註冊城市規劃市考試城市規劃原理考試複習要點4

第四章 城市規劃的調查、分析和研究

掌握城市規劃中的調查內容和主要方法來源:
熟悉城市規劃中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熟悉城市規劃中的研究及常用方法
掌握-考生必須具備的專業能力
熟悉--應當具備的較重要知識
了解-指一般知識
一、調查內容和主要方法
(一)區域環境調查
總體規劃階段,指城市與周邊發生相互作用的其它城市和廣大農村腹地所共同組成的地線范圖
l、城市化水平
(1)城鎮和人口。的數量,常住,流動,非農業
(2)城市化水平的歷年變化
(3)農村各行業勞動力、勞動生產率的變化和發展可能
(4)耕地總量和歷年的變化
(5)剩餘勞動力的數量、流動方向
(6)城鎮建設投資
2、城鎮體系
--區城內在經濟、社會和空間發展上具有有機聯繫的城市群體
·城鎮職能 ·規模 ·地理分布和相互聯繫,距離、密度、聯繫
調查內容
(1)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特徵和在其影響範圍的作用和地位
(2)資源 
(3)經濟結構、社會結構
(4)各城鎮的地位、社會經濟發展,主導產品和產業
(5)市域交通供給水平和利用率 
(6)其它基礎設施
(二)歷史和環境特色
l、體現在兩個方面
·社會環境 ·物質環境
具體有
(1)自然環境 (2)歷史遺蹟 (3)城市格局
(4)城市輪廊的地位、社會經濟發展,主導產品和產業
(5)建築風格 (6)其它物質和精神的特色,民俗風情
(三)自然環境調查
l、自然地理
位置環境,與周邊城市或地區在地理特徵方面的相互聯繫
地形、地貌
工程地質,地質構造、地質現象、地震、地基承載力和地下礦藏
水文地質,江河流量、水位、水質,地下水,洪水位和洪水法沒區
2,自然氣象
  風象 氣溫 降雨 太陽輻射
3、自然生態
(四)社會環境
l、人口 2、社會組織和結構,家庭、政府企業和社區
(五)經濟環境
l、總量2、產業部門 3、土地市場 4、建設資金
(六)城市土地使用
按照國家《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
(七)調查主要方法
l、現場踏勘和觀測
2、問卷和抽樣調查
3、訪談和座談會
4、文獻資料
二、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來源:
(一)定性分析
l、因果分析 
2、比較分析
(二)統計分析 
1、頻數頻率分析 
2、集中和離散分析
(三)一元回歸
如果存在相互關係,以一個控制變數預測另一個。
(四)模型分析法
l、實體模型 
2、概念模型

三、城市想劃中的研究工作
(一)城市性質
主導職能,建設的總綱,基本特徵和總的發展方向
1、城市類型 
2、依據
3、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結合; 
4、檢驗
(二)城市規模
l、人口
(1)人口預測的簡單增長法 (2)比例法
(3)區域分配法 (4)環境容量法 (5)回歸分析法
2、用地
  指標級別 用地指標(m2/人) 指標級別 用地指標(m2/人)
  i 60.1~7.5 3 90、1~105
  2 75.1~90 4 105、1~120
  城市用地規模=預測城市人口的規模*人均建設用地標;
(三)城市環境容量
l、自然條件
2、城市現狀
3、經濟技術條件
4、歷史文化
四、城市用地適用性評價方法
三大類--自然地質,建設條件,經濟條件
(一)掌握城市用地的自然條件評價
地質條件 工程條件 水文條件 氣候 太陽
風象 氣溫 降水 土地的適用性評價
(二)掌握城市用地的建設條件評價
用地的布局結構 市政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三)熟悉城市用地的經濟評價
城市土地的基本特徵 承載性 區位
區位理論的套用 城市土地評價的主要因素
(該部分內容為本站收集整理,純屬民間信息,僅供參考,本站不承擔任何因此產生的後果。特此聲明!)
五、城市規劃用地構成和空間布局
(一)城市用地構成
掌握大類名稱--用地比例 熟悉中類名稱
了解小類
(二)掌握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原則
點面結合,城鄉統一安排
功能明確,重點安排城市產業用地(工業、新興產業、服務業)
兼顧舊區改造與新區建設的發展需要
規劃結構清晰、內外交通便捷
階段配合協調、留有發展餘地
 (三)掌握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
集中式 單中心塊聚,多中心組團
分散式 帶狀、星座狀、放射狀、環狀
 (四)熟悉城市空間布局的藝術問題
城市總體布局藝術 城市美學 空間景觀組織
軸線藝術 繼承歷史傳統,突出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