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威尼斯、國際仲裁法庭 各大名城匯聚荷蘭

  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是荷蘭的首都,最大的城市和第二大港口。人口73 . 5萬(2003年);政府所在地:海牙 (the hague) ,人口45 . 8萬(2003年)。
中世紀初僅是個漁村, 1926 年建市。 12 至 15 世紀因開展東方貿易而成為重要的港口。 17 世紀的荷蘭曾經是稱雄海上的殖民國家,這裡是荷蘭兩大殖民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荷蘭西印度公司的基地。 18 世紀後,經濟蕭條,發展近於停滯。 19 世紀初成為荷蘭王國的首都,但只是王宮的所在地,中央政府仍設在海牙,這在世界各國的首都中,是獨一無二的。這裡 是荷蘭的工業、金融貿易、旅遊和文化藝術中心。造船、飛機製造、化工、電子等工業十分著名。另外,鑽石加工世界馳名,工業用鑽石產量占世界總量的 80 %。金融銀行業位歐洲前列,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是歐洲最大的交易所之一。荷蘭約四分之一的國土在海平面以下,阿姆斯特丹是一座地勢低于海平面 1-5 米的 “ 水下城市 ” ,城裡河網密布,有 “ 北方威尼斯 ” 之稱。以前整個城市的房屋都是以木樁打基,城市就象架在無數個木樁之上

鹿特丹

( rotterdam )位於荷蘭西南部萊茵河口地區新馬斯河兩岸,距北海 28 公里,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和荷蘭第二大城市。市區人口約 60 萬,連同郊區城鎮在內總計 105 萬。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嚴重破壞,戰後重建和擴大。煉油、化工、造船等工業發達,港口建設和管理有豐富經驗。鹿特丹市年產值約占荷蘭國民收入的 13 %。市區兩部分由 4 條河底遂道連線,並建有世界貿易中心。
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加上戰後歐洲經濟復興和共同市場的建立,鹿特丹逐漸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它的最高吞吐量曾達 3.1 億噸( 73 年), 91 年達 2.9 億噸,連續 29 年名列世界前茅。鹿特丹港港區面積約100 平方公里,碼頭岸線長約 38 公里,擁有世界最大的貨櫃碼頭,全年進港停泊的遠洋輪達 3 萬多艘。
鹿特丹港目前是西歐共同體貨物集散中心之一,有 “ 歐洲的門戶 ” 之稱。 它是歐洲最大的煉油基地和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同時也是國際航運樞紐和國際貿易中心。
鹿特丹旅遊業發達,擁有港口、博物館及其它眾多觀光景點。登上高達 185 米被稱為 “ 歐洲桅桿 ” 的高塔,可鳥瞰全市。該塔建於 1960 年,是為了迎接當年在鹿特丹舉辦的花展而建的,每年來此遊覽參觀者逾 30 萬人。該建築也是鹿特丹的象徵和荷蘭的一個著名景點。在塔身 32 米處是航海博物館,裡面陳列許多航海資料和實物; 100 米處是一個鏇轉餐廳,人們在此可邊品嘗佳肴,邊觀賞周圍景致。
鹿特丹的建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嚴重破壞,戰後鹿丹人修復和重建了在戰爭中被炸毀的一些著名的建築物,如市政廳、聖勞倫斯教堂等,恢復了他們的歷史面貌。此外還新建了許多風格各異新奇獨特的公共建築的民宅。因此,鹿特丹也有 “ 建築博物館 ” 之稱。在鹿特丹的周圍還有 kinderdijk 風車區、 delfshaven 等著名旅遊景點。
鹿特丹還經常組織一些大型文化體育活動,比如鹿特丹國際馬拉松賽、鹿特丹國際電影節等。

海牙

( the hague )位於西南部北海沿岸,人口 50 多萬,是全國第三大城,稱為 “ 歐洲最大最美麗的村莊 ” 。 13 世紀以來,海牙一直是荷蘭的政治中心。 19 世紀初首都遷往阿姆斯特丹以後,議會、首相府和中央政府各部仍設在這裡。
海牙的著名建築和平宮座落在市郊,它建於 1907-1913 年,由各國政府出資捐造,象徵協力締造和平之意,現為聯合國國際法院所在地。議會在市中心,每年 9 月的第三個星期二,荷蘭女王要親臨主持議會新年度的開幕式,屆時,全市舉行慶典活動。
在海牙與荷蘭王室相關的莫瑞泰斯 (maurit-shuis) 皇家美術館,收藏有維米爾的 “ 台夫特之眺望 ” 、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 ,倫勃朗成名作品 “ 突耳布博士之解剖學講義 ” 等名作。
海牙市郊,有一座面積僅為 1.8 萬平方公里的微型 “ 城市 ” ,數以千計的 “ 居民 ” 都是寸把高的 “ 小人 ” ,這就是赫赫有名的馬都拉丹 “ 模型城 ” 。城內匯集了荷蘭國內 120 多座著名 建築和名勝古蹟。許多模型還能自動運轉。 “ 模型城 ” 建於 1952 年,是馬都拉夫婦為紀念他們在二戰中犧牲的兒子而出資建造的,作為獻給荷蘭兒童的一件禮物。 “ 模型城 ” 有自己的城徽,市長由當今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擔任,市議會議員由海牙 30 名海牙國小生組成。 1972 年,馬都拉丹被 “ 荷蘭城市聯盟 ” 接納為正式會員,成為世界上最小的城市。
在這裡您還可以去參觀皇室城堡、或國際法庭(和平宮)。市內有很多綠意盎然的公園,好比(海牙森林)或(史黑菲尼根森林)等,最適合在晴朗無雲的好天氣里徜徉其中。每年 7 月至 9 月是(西布爾克公園)的玫瑰繚亂綻開的季節,來到這裡,您將可以看到各種色彩繽紛且冠上名人姓名的玫瑰。 在車站租部腳踏車四處遨遊是個不錯的選擇,此外您還可以用徒步配合電車的方式,隨心所欲地體會海牙之美。
每年 6 月 15 日前後,這裡還要舉辦聞名世界的荷蘭音樂節和芭蕾舞節。

烏特勒支

( utrecht )位於荷蘭中部,是荷蘭交通系統上相當重要的樞紐,有近二千年的建城歷史,因此雖名列荷蘭地四大城,但舊城區仍保留了數百年不變的風光,處處瀰漫著一股幽靜沉穩的氣息。烏特勒支的建城歷史遠溯自公元四十七年,當時是羅馬人為了保護萊茵河口所建的軍事要塞,稱為 “ 萊茵渡口 ”?vtrajectum ad rhenum?w 。三世紀時,日耳曼人從東邊進攻,摧毀了這座要塞,結束羅馬帝國的統治。到了七世紀後期,改信基督教的法蘭克王丕平二世掌權,命荷蘭傳教士為第一任大主教,並以烏特勒支為中心,致力教區人民改信基督教。在一代代主教的努力下,烏特勒支在十三世紀興建了一座大教堂 ?vdomkerk?w ,後來又以大教堂為中心,在東西南北四面各建一座呈十字形布局的教堂。自此,烏特勒支的基督教大本營地位奠定,從今天仍存留在城內的眾多教堂及修道院遺蹟,便能證明基督教對這座古城的深遠影響。自 17 世紀開始,烏特勒支逐漸發展成為商業與工業的重鎮, 19 世紀更因為鐵路與公路的開發,而升級為省層級的城市。烏特勒支這個名詞不僅代表城市的名字,同時也是一個省的名字 -- 烏特勒支省,省會就是烏特勒支市。
雖然荷蘭許多的古城都有自己獨立的運河系統,但是烏特勒支的運河卻更充滿詩意。築於十一世紀,貫穿舊城區的古運河( oudegracht ),是烏特勒支年代最久遠的運河,原為防止萊茵河泛濫所挖的壕溝,現在則是遊覽烏特勒支的最佳景點。烏特勒支運河最大的特色在於她的碼頭,這些碼頭的水平低於一般的道路、臨水之畔,形成獨特的景觀。由運河堤防的階梯而下,站在碼頭上,遠望河流蜿蜒穿梭一座座的拱橋、古老的建築、悠揚的教堂鐘聲與綠意盎然的所構成的美景,讓人有 “ 沿溪行、尋桃花林 ” 的衝動。碼頭緊鄰的運河堤防以前是一間間相隔的倉庫,大部分是提防上的人家所有,而現在這些倉庫大部分都已經改成酒吧、餐館或咖啡廳,而天氣晴朗時,碼頭也變成露天咖啡廳最好的地點。
許多人對於烏特勒支的第一印象就是她超現代感的中央火車站與 hoog catharijne 的購物中心。火車站與購物中心相連結,擁有 180 多家商店,可以說是荷蘭最大一座的購物中心,餐廳、流行服飾等應有盡有,而這棟巨大的建築物外正面對著 jaarbeurs 會議中心與 herman hertzberger's vredenburg 音樂中心。烏特勒支地方旅遊局也在火車站附近。
烏特勒支擁有荷蘭最高的鐘塔 - 主教塔( domtoren ),這座鐘塔不只是烏特勒支最顯眼的地標外,更突顯了烏特勒支歷史發展與宗教的密切關係。烏特勒支原本是公元一世紀羅馬人於萊因河上建築的一個軍事堡壘,後來才發展為一個城市。公元七世紀時,盎格魯薩克遜的傳教士受命於的德國皇帝擔任烏特勒支的主教。由於主教這個職位不但具有宗教上相當大的權威外,也擁有地區性的行政管轄權。除了主教居住城市之外,附近的區域也在管轄範圍之內,而烏特勒支即成為整個主教管轄區的權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