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企業費用明細分類賬戶的設定

 為了統一費用核算指標的口徑,費用的核算項目以及各項目所反映的具體開支內容,由財政部制定的財務制度中加以統一規定,各商業企業必須按照制度規定的費用項目設定明細分類賬戶。財務制度中規定的費用項目,是按照費用的用途來劃分的。雖然費用項目的劃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將隨著經濟發展和管理要求而作出相應的修改與補充,使之更符合實際使用的要求,但是費用項目劃分又必須保持相對的穩定性,以有利於分析比較。 
(一)“經營費用”賬戶
按以下項目設定明細賬戶:
1.進貨運雜費:主要核算企業購進商品,從供貨單位到本企業入庫前使用車船、畜力、人力和空運所支付的運費,以及與運輸有關的各項雜費,包括調車費,放空費,車船清掃費,站台、碼頭、專用線租賃等費用。
2.裝卸費:主要核算商品由起運站至裝上運輸工具或由運輸工具卸入到達站或碼頭、倉庫以及市內商品運輸、裝卸搬運的費用。
3.整理費:主要核算商品在挑選、整理、分類、分等過程中支付的費用。
4.包裝費:主要核算包裝用品費、包裝物折損費與修補費、包裝物租用費,以及不能計入包裝物進價的包裝物運雜費。
5.保險費:核算企業向保險公司投保所支付的保險費用。
6.展覽費:核算企業為擴大商品購銷業務所支付的展覽會會務費以及展銷品折價損失。
7.倉儲保管費:主要核算商品在儲存過程中支付的保管費用,包括倒庫、晾曬、冷藏、保暖、委託保管,以及商品畜禽的飼料費用。
8.檢驗費:主要核算商品檢驗、化驗所支付的費用。
9.廣告費:核算為擴大商品購銷業務支付的廣告費和樣品費。
10.商品損耗:核算商品在運輸、保管、銷售過程中發生的定額損耗以及經批准核銷的超定額損耗。
11.進出口商品累計佣金:核算商品進口、出口時通過中間商進行交易時所付給的佣金,按一定時期內各筆交易累計金額計算的累計佣金。
12.經營人員工資及福利費:核算按規定支付給經營人員工
資和工資性質的各項補貼,以及按照規定標準提取的福利費。
(二)“管理費用”賬戶
按以下項目設定明細賬戶:
1.管理人員工資及福利費:核算企業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工資和工資性質的各種補貼,以及按規定標準提取的福利費。
2.業務招待費:核算企業為業務經營的合理需要,按年營業收入的規定比例列支的費用。
3.技術開發費:核算企業研究開發新技術等而發生的各項費用。
4.董事會會費:核算企業最高權力機構及其成員為履行職能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差旅費、會議費等。
5.工會經費:核算按企業職工工資總額規定的比例計提工會的經費。
6.職工教育經費:核算企業為職工學習先進技術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費用,按職工工資總額規定的比例計提。
7.勞動保險費:核算離退休職工的離退休金、價格補貼、醫藥費、易地安家補助費、職工退職金、撫恤費、按規定支付給離休職工的各項經費,以及實行社會統籌辦法的企業按規定提取的退休統籌基金。
8.涉外費:核算企業出國費用、接待外賓費和駐外代表處開支的費用。
9.租賃費:核算企業租賃辦公用房、低值易耗品、集體宿舍、營業用房的租賃費支出。
10.諮詢費:核算企業為取得科技、信息資料支付給諮詢部門收取的諮詢費。
11.訴訟費:核算企業與外單位用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糾紛,向法院支付的費用。
12.商標註冊費:核算為商標註冊所支付的費用。
13.技術轉讓費:核算企業購買專利技術所支付的費用。
14.低值易耗品攤銷:核算企業按規定攤銷的低值易耗品價值。
15.折舊費:核算企業按規定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費。
16.無形資產攤銷:核算企業按規定攤銷的無形資產價值。
17.修理費:核算企業固定資產和低值易耗品等財產的修理費用。
18.消防費:核算企業為消防支付的費用。
19.房產稅:核算按規定交納的房產稅。
20.土地使用稅:核算按規定交納的土地使用稅。
21.印花稅:核算按規定交納的印花稅。
22.車船使用稅:核算按規定交納的車船使用稅。
23.審計費:核算企業聘請中國註冊會計師進行查賬驗資以及進行資產評估等發生的各項費用。
24.壞賬損失:核算企業按規定提取應收賬款的壞賬損失準備金。
(三)“財務費用”賬戶
按以下項目設定明細賬戶:
1.利息:核算支付的銀行借款利息、商業匯票貼現利息,以及企業為籌集經營資金髮行債券所支付的利息。為購建固定資產而籌集資金所發生的利息支出,在固定資產尚未完工交付使用或雖已投入使用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之前發生的,應計入有關固定資產價值內,不在本賬戶核算;在此之後發生的記入本賬戶。
企業存款利息收入,應沖減本項目。企業沒有銀行借款利息支出或支出很少,而存款利息較高時,列“營業外收入”,不沖減該項目。
2.金融機構手續費:核算企業使用信用卡以及通過金融機構結算支付的手續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