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輔導:燈光與室內照明設計

  在多年的設計理念中,認為簡約的線條及鋪排是最核心一環。簡潔的設計才能真正的引人入勝,給人真正的享受;相反,太矯飾、繁雜的編排,只會增添許多不必要的元素,有悖於整體設計中增強室內淨空感的宗旨。 

  而最重要的是怎樣建立完善的空間結構,讓空間傳遞出不同的氣氛和層次感以至喜、怒、哀、樂各種情感,變得與人更加親近,帶來隨時的驚喜。這在我的設計作品及最近與多個客戶的交談中多有闡述與認同。 

  燈光的重要性 

  在現在的設計工程檔案中,不難發現各式各樣的燈光主題貫穿於其中,影交集處處皆是,締造出不同的氣氛及多重的意境。 

  間接照明 來源:

  燈光可以說是一個較靈活及富有趣味的設計元素,可以成為氣氛的催化劑,是一室的焦點及主題所在,也能加強現有裝潢的層次感。 

  一般而言,燈光編排可以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 

  直接燈光泛指那些直射式的光線,如吊燈及射燈等,光線直接散落在指定的位置上,投射出一圈圈的光影,作照明或突出主題之用,直接、簡單。 

  間接燈光在氣氛營造上則能發揮獨特的功能性,營造出不同的意境。它的光線不會直射至地面,而是被置於壁凹、天花背後,或是壁面鋪飾的背後,光線被投射至牆上再反射至地面,柔和的燈光仿佛輕輕地洗刷整個空間,溫柔而浪漫。 

  這兩種燈光的適當配合,才能締造出完美的空間意境。一些明亮活潑,一些柔和蘊藉,才能透過當中的對比表現出燈光的獨有個性,散發出不凡的藝韻。 

  在家居燈光的運用上臥室要溫馨,書房和廚房要明亮實用,客廳要豐富、有層次、有意境,餐廳要浪漫,衛生間要溫暖、柔和。這樣的燈光編排我想已達到它的最高效能了。
新世紀伊始,建築環境照明設計在國際上有什麼動向?我國建築環境照明設計的現狀與前景如何? 
  這是照明設計工作者關心的問題,也是建築師、規劃師有興趣的話題。
一、 光環境的營造引起建築師、規劃師的重視 
光環境受到社會的關注——夜景照明、綠色照明、保護青少年視力…; 
城市建設和建築規模宏大,技術複雜,照明技術不斷更新; 
追求良好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的大趨勢; 
意識到“光”是環境藝術創作的重要元素。 
實例:
(一)柏林德國議會大廈透明的宏大玻璃穹頂:頂級的採光照明技術與屋頂結構融為一體,有強大的藝術衝擊力。英國建築師諾曼.福斯特的這一高技作品在使用現代科技表現建築藝術方面樹立了新的標準,榮獲第22屆普利茨凱獎。 
(二)首都機場新航站樓:設計組在《建築學報》發表四篇總結性文章,“室內視覺環境中的光”是其中之一。航站樓建築面積28.65萬 m2,安裝了上百種、共62962套燈具(平均4.5m2一套)、94864隻燈(約3 m2一隻燈),照明總功率4678千瓦(16.3w/ m2);並在屋頂設105條天窗(3600 m2)供白天採光。這是一個龐大的建築採光照明工程。該文作者提出建築師必須進一步提高對光環境經營的認識;有關光環境營造的各方介入應該儘量提前等重要體會。 
(三)城市夜景照明的興起引發了規劃師、建築師對城市夜景觀的關注和研究。一些城市和地區在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中開始引入“夜景照明規劃”的內容。 

二、 建築環境照明設計的動向 
(一) 全面評估照明質量,淡化、簡化照度指標
  2000年北美照明工程學會iesna出版《北美照明手冊—第9版》,它的主編mark s rea在《手冊》前言中寫道:“…過去二十年來在照明實踐中有從照明工程(illuminating engineering)到照明設計(lighting design)的動向,從照度計算到美學評價的動向,從數量到質量的動向。”
  iesna的執行蛑饗疻illiam h. hanly 認為:“這一方法(即《手冊》中提出的包含全面質量要素的iesna照明設計指南——作者注)被稱為通往21世紀的橋樑”。 
iesna主張,全面評估照明質量要綜合考慮三方面的因素: 
人的需求—— 可見度,作業功效,視覺舒適,社會交往,心情和氣氛,健康、安全和愉悅,美的鑑賞;
建築—— 形式,構圖,風格,標準和法規;  來源:
經濟與環境—— 裝置,維護,運行,能量,環境。 
對於第一方面的因素,iesna提出了包含照度水平在內的19個因子, 並對各類建築與空間分別指出這些因子的不同重要程度。同時把照度標準簡化為7級,即:定向與簡單視覺作業30、50、100 lx;普通視覺作業300、500、1000 lx;特殊視覺作業3000~10000 lx 。 
作者認為,對照明質量的要求可概括為三個層次:明亮,舒適,有藝術表現力。當然,三者融為一體的照明是最佳的照明。 
明亮——合適的工作面照度和均勻度,作業對象和背景有良好對比,適宜的環境亮度; 
舒適——沒有眩光和頻閃,人和物的造型立體感自然、悅目,作業面與周圍環境表面的亮度比適當,照明控制靈活方便; 
藝術表現力——光形成特定的情調和氛圍,環境亮度圖式富有吸引力,照明裝置外觀優美,生動變化的天然光和室外景觀。 
(二) 關注節能、環保和健康
  節能、環保和健康是綠色照明的基本宗旨。1991年美國環保署倡導的綠色照明已普及全球,深入人心,對照明設計有深刻影響。
  綠色照明以節能為中心推動高效節能光源和燈具的開發套用;
  制訂“照明產品能效標準”和“建築照明節能標準”並且立法,引導照明設計採用高效節能照明產品。美國ashrae/ iesna聯合制訂以單位功率密度upd限值(瓦/ 平方米)為指標的建築照明節能標準迄今已更新三次,upd逐次減小;
  綠色照明的實施有強大的技術支持——高效節能照明產品資料庫,節能效益分析軟體,諮詢服務等,給照明設計提供便利
  近年特別關注照明造成的負面影響:眩光、光污染和光干擾。 
(三)設計觀念和設計手法的革新
  對照明質量的全面理解與照明新技術的湧現促成了設計觀念和手法的革新。
  以人為本,個性化的設計——普及照明調控,關懷個人對光的不同需求,追求個性化的照明風格; 
注重光色的選擇,用光營造情調和氛圍,滿足人們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追求; 
非均勻照明,動態照明,在需要光的時間,把適量的光送到需要的地點; 
室內、室外照明手法的互補和交叉; 
舞台照明手法的套用——彩色燈光、動感照明、刻畫重點、隱蔽光源。  來源:
(四)照明設計師與建築師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日趨密切
  優秀的照明設計照明概念一定要及早進入建築方案,融入建築設計和室內設計,使“光”成為建築和室內外空間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支持並演現建築和室內設計的創意,實現用戶的期望和要求。為此,照明設計師與業主、用戶、建築師、規劃師之間的溝通與合作非常重要,這種合作日趨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