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經濟法》答疑匯總(七)

第十一章

1.關於出租和出典的區別

所謂產權出典是指產權所有人將房屋、生產資料等的產權,在一定期限內典當給他人適用,而取得資金的一種融資業務。這種業務大多發生於出典人急需用款,但又想保留產權回贖權的情況。根據這個定義可以區別於出租。

2.關於資源稅中有關原油政策:

(1)中外合作開採石油的不交納資源稅,只交納礦區使用費。

(2)開採天然原油徵收資源稅,人造石油不徵稅。

(3)原油中的稠油(是指在油層溫度條件下,原油粘度大於100毫帕/秒或原油重度大於0.92的原油)、高凝油和凝析油劃分不清的或不宜劃分的,一律按原油徵收資源稅。

(4)開採原油過程中用於加熱、修井的原油免稅。

例如:某油田2001年1月份共開採原油500噸,其中對外銷售原油400噸,用於加熱50噸,稅務機關核定原油資源稅單位稅額為每噸8元,則1月份按銷售數量計算的應納稅額為:

應納稅額=400×8=3200元

3.關於“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經批准轉讓房地產時應補交的契稅,以補交的土地使用權出讓費用或者土地收益作為計稅依據”的理解。

我國的土地所有權歸國家所有,國家通過兩種方式向社會上的組織發放土地使用權。

(1)繳納土地出讓金方式,即向國家交付一定的土地出讓金後取得土地的使用權,要取得土地使用權政府必須向土地管理部門交納開墾費及土地有償使用費(繳費主體是政府),政府在取得土地使用權後通過拍賣轉讓土地使用權給具體的用地單位或個人,政府向單位或個人收取的土地使用權轉讓費就叫土地出讓金。

該繳納土地出讓金的環節需要繳納契稅。

(2)劃撥方式,即,國家將土地使用權無償撥付給企業使用,撥付的環節企業不用繳納契稅。

對於取得的是劃撥方式土地的企業,以後轉讓該土地或者抵償建築物的,應該向國家補繳當初取得土地時沒有繳納的出讓金,該補繳的環節就需要契稅,該規定提到補繳的契稅,就是指的這一環節的契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