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好經濟法--中級經濟法輔導

  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中級資格考試的《經濟法》這門課,由於需要記憶的內容多,學習、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裡先介紹一下這門課程的學習方法與技巧,在以後的文章中我們將對一些重點、難點問題作簡要的分析,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
一.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做對比、歸納分析,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參加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考生絕大部分是在職工作的成年人,學習時間有限,而且成年人的強記能力較青少年時期明顯減弱,這是大部分考生都會遇到的困難。但是成年人與青少年相比在學習方面的優勢也是很顯著的,那就是理解能力有很大增強。因此,成年人在學習時可以針對自己的特點,揚長避短,採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加強對有關內容的比較分析、歸納、整理,得出規律,增強理解,減少記憶量,切忌死記硬背。很多內容,只要你真的理解了,實際上也就不用再記了,它自然就成為了你的知識,而且這些知識是活的知識,無論在考試中出現什麼題型考到這個知識點,你都能正確處理。如果死記硬背,由於你並不理解它,很可能換一個角度或換一種表述方法出題,與教材上的說法不一樣,你就不會處理了。
下面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如何做對比、歸納分析工作:
1、教材第九章第一節關於增值稅中視同銷售的八種情況(教材第299頁),如果你死記硬背,不僅很難記住,而且很容易混淆,尤其是其中的後五種情況。但是如果你仔細研究一下,你會發現後五種情況可分為兩類,其中第⑷、第⑺項僅涉及自產、委託加工的貨物,不涉及購進的貨物,而第⑸、⑹、⑻項則不僅涉及自產、委託加工的貨物,還涉及購進的貨物,而進一步分析後你會發現,第⑸、⑹、⑻項有一個共同點,即這些貨物都流出了企業轉給了其他人,因此你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只要貨物流出企業,不論該貨物是自產、委託加工的,還是購買的,都要視同銷售。回過頭來我們再分析第⑷、⑺項,這兩種情況為什麼不包括購買的貨物呢?我們看一看教材第305頁關於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進項稅額的項目,發現納稅人用於非應稅項目、用於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均為不能抵扣進項稅額的項目。因為增值稅是一種流轉稅,它是由最終的消費者負擔的,納稅人購進貨物時已向銷售方支付了全部的增值稅,它將這些貨物用於增值稅的非應稅項目,用於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它就是最終消費者,所以它應該負擔這些增值稅,因此這些購進貨物的進項稅額就不能抵扣。由於納稅人將購進貨物用於非應稅項目、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是一種純粹的消費,是沒有增值過程的,這種消費行為不屬於增值稅的徵稅範圍,因此,當然也就不視同銷售了。而對於自產、委託加工的貨物而言,它有一個生產增值的過程,這種增值額是應該交納增值稅的,當納稅人將自產、委託加工的貨物直接用於消費時,當然要視同銷售。通過上述分析、歸納,你就理解了法律為什麼這樣規定,記憶起來就容易得多。不僅如此,你在做這一問題的分析時,還加深了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的項目的理解和記憶。
2.公司法律制度中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條件,就可以對照記憶;兩類公司股東會的職權之間、董事會的職權之間可以相互對照,基本一致,不必重複記憶;在股東會與董事會職權的劃分上,如果分開來記,各有十多項,很難記住,但對比之後可以發現,董事會可以自己做決定的僅有四項,其餘皆由股東會決定,因此,理解、記住董事會可以決定的事項,實際上就足以解決問題;兩類公司監事會的職權的規定是完全一致的,只記一個就可以了;兩類公司的股東會、董事會的召集時間、議事規則,規定是不同的,我們就要注意並記住這些區別。三種外商投資企業之間也具有很強的可比性。
3.增值稅與消費稅的計稅依據(銷售額)的確定,除委託加工的應稅消費品外,幾乎完全一樣,納稅期限的規定也完全一致,營業稅則與前兩者之間有微小的區別,通過比較歸納後,要記憶的內容就減少了許多;增值稅與營業稅中都有關於兼營行為和混合銷售行為的規定,這兩個地方講的實際是同一個問題,只要理解了增值稅與營業稅的關係,也不需要重複記憶。企業所得稅與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之間也是非常值得對比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