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經濟法考前串講及複習題-四-

(四)某企業以白酒生產為主,適用33%的所得稅稅率,全年銷售收入9400萬元,年終進行所得稅納稅申報時,計算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為1050萬元,扣除l~11月份預交的所得稅240萬元,年終應補交所得稅106.5萬元。經稅務機關查證,發現以下問題: 
1.本年2月份購入並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價值124萬元,預計淨殘值4萬元,稅法規定 
按5年的直線法計提折舊;本單位會計直接作管理費用一次從收入中扣除。 
2.全年實際計入成本費用的工資及提取的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共600萬元。該企業職工500人,稅務機關核定的年計稅工資為480萬元。 
3.通過民政機關向貧困地區捐贈110萬元,直接向農村義務教育機構捐贈70萬元,全部從收入總額中扣除。 
4.全年發生廣告費200萬元,計提長期投資減值準備10萬元,發生招待費5l.2萬元,全部申報從收入總額中扣除。 
要求:分析該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時,哪些項目 
1.計算錯誤,如何進行調整? 
2.計算調整後全年應交所得稅及年終應補交所得稅。 
答案: 
1.以下項目計算錯誤,應予調整 
(1)固定資產全額扣除錯誤 
本年允許扣除的折舊額=(124-4)÷(5×12)×lo=20萬元 
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24-20=104萬元 
(2)職工工資及提取的三項費用扣除錯誤 
本年允許扣除數=480×(1+17.5%)=564萬元 
調增應納稅所得額=600-564=36萬元 
(3)向農村義務教育捐贈扣除錯誤,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70萬元。 
(4)招待費扣除錯誤 
允許扣除限額=1500×5‰+(9400-1500)×3‰=31.2萬元 
調增應納稅所得額=51.2-31.2=20萬元 
(5)廣告費及減值準備金扣除錯誤 
調增應納稅所得額=200+10=210萬元 
(6)公益性捐贈扣除錯誤 
允許扣除數=(1050+104+36+110+20+210+70)×3%=48萬元 
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10-48=62萬元 
2.調整後應納稅所得額=1050+104+36+20+70+210+62=1552萬元 
全年應交所得稅=1552×33%=512.16萬元 
年終應補交所得稅=512.16-240=272.16萬元 

(五)某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生產a、b、c、d四種產品,a、b、c三種產品適用17%的增值稅稅率,d適用產品13%的增值稅稅率。a產品適用45%的消費稅稅率,同時每箱還徵收消費稅0.2萬元。b、c兩產品均適用25%的消費稅稅率,d產品不交消費稅,本期發生下列相關業務: 
1.為生產產品進口物資,海關完稅憑證註明,買價900萬元,關稅300萬元,增值稅204萬元。 
2.從小規模納稅人購進棉花,買價200萬元,全部用於產品生產。 
3.為生產b產品購入甲材料,專用發票註明買價600萬元、增值稅102萬元,材料已領用,增值稅扣除憑證丟失。但運費發票未丟失,註明發生運費30萬元。 
4.購進乙材料,專用發票證明買價500萬。增值稅85萬元,其中40%的部分用於在建工種,60%用於產品生產。 
5.本月生產並出售a產品800箱,每箱含增值稅售價3.51萬元,另外,每箱代有關部門收取行業基金0.234萬元。 
6.生產的b產品有500套對外出售,每套含增值稅售價1i17萬元,300套在建工程領用,每套成本0.4萬元,200套送給社區服務中心。 
7.生產的c、d兩種產品對外出售,未能分開核算,含增值稅銷售收入936萬元. 
要求:根據以上資料分別計算 
1.本月允許抵扣的進項稅額 
2.本月銷項稅額 
3.本月應交增值稅 
4.本月應交消費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