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師指導:理解現代經濟學

編者按:本刊在2001年第6期發表了錢穎一教授的《經濟學科在美國》一文受到熱烈反響,多家報紙和許多網站紛紛轉載。一些讀者表示,這篇文章對於他們了解美國經濟學科教育的情況是非常有意義的信息。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時代,教育部門不久前提出了“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目的是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按照“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培養專門人才。經濟學(包括金融)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學科。如何使我國經濟學人才培養適應時代的需要,使我國的經濟學學科建設與現代經濟學接軌,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我們特邀約錢穎一教授講述什麼是現代經濟學,如何理解現代經濟學,以祝賀《經濟社會體制比較》雜誌創辦第100期為紀念。 
  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改革和開放是二十多年來推動經濟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在我國發生根本性變化的直接力量。20年來,我國的改革和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市場經濟體系正在全面建立。伴隨著這一過程,現代經濟學科的各個分支領域逐步被介紹到我國,並在高校講授。今天,隨著加入世貿組織,我國經濟必然要全方位地與國際接軌並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浪潮,經濟改革和開放也將上一個新的階梯。這一大趨勢呼喚著我們的經濟學學科要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與現代經濟學接軌。為此,比較完整和準確地理解什麼是現代經濟學就恰逢其時。
一、現代經濟學的分析框架
  我們把最近的半個世紀以來發展起來的、在當今世界上被認可為主流的經濟學稱為現代經濟學。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經濟行為和現象的社會科學。現代經濟學以研究市場經濟中的行為和現象為核心內容,而市場經濟已被證明是目前唯一可持續的經濟體制。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認識到,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是無地域和國別區分的。“某國經濟學”並不是一門獨立學科,也不存在“西方經濟學”與“東方經濟學”或“美國經濟學”與“中國經濟學”的概念。然而,這樣說並不排斥運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來研究特定地區在特定時間內的經濟行為和現象;實際上,做研究時必須要考慮到某地某時的具體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環境條件。
  現代經濟學代表了一種研究經濟行為和現象的分析方法或框架。作為理論分析框架,它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視角(perspective)、參照系 (reference)或基準點(benchmark)和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接受現代經濟學理論的訓練,是從這三方面入手的。理解現代經濟學的理論,也需要懂得這三個部分。
  首先,現代經濟學提供了從實際出發的看問題的角度或曰“視角”。這些視角指導我們避開細枝末節,把注意力引向關鍵的、核心的問題。經濟學家看問題的出發點通常基於三項基本假設:經濟人的偏好、生產技術和制度約束、可供使用的資源稟賦。不論是消費者、經營者還是工人、農民,在做經濟決策時出發點基本上是自利的,即在所能支配的資源限度內和現有的技術和制度條件下,他們希望自身利益越大越好。用現代經濟學的視角看問題,消費者想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企業家想賺取利潤,都是很自然的。從這樣的出發點開始,經濟學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各種間接機制(比如價格、激勵)對經濟人行為的影響,並以“均衡”、“效率”作為分析的著眼點。經濟學家探討個人在自利動機的驅動下,人們如何在給定的機制下互相作用,達到某種均衡狀態,並且評估在此狀態下是否有可能在沒有參與者受損的前提下讓一部分人有改善(即是否可以提高效率)。以這種視角分析問題不僅具有方法的一致性,且常常會得出出人意表,卻實際上合乎情理邏輯的結論,所以我們會聽到人們驚嘆:“我怎么沒有想到?”經濟學的這些視角起初是研究純粹的經濟行為的,後來被延伸到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研究諸如選舉、政體、家庭、婚姻等問題。 
 第二,現代經濟學提供了多個“參照系”或“基準點”。這些參照系本身的重要性並不在於它們是否準確無誤地描述了現實,而在於建立了一些讓人們更好地理解現實的標尺。比如一般均衡理論中的阿羅-德布羅定理(arrow-debreu theorem)([3], [7]),產權理論中的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6]),和公司金融理論中的默迪格利安尼-米勒定理(modigliani-miller theorem)([17])都被經濟學家用作他們分析的基準點。一般均衡理論的奠基人之一的阿羅(kenneth arrow)曾經說過:一般均衡理論中有五個假定,每一個假定可能都有五種不同的原因與現實不符,但是這一理論提供了最有用的經濟學理論之一。他的意思是這一理論提供了有用的參照系,就像無摩擦狀態中的力學定理一樣,儘管無摩擦假定顯然是不現實的。把這些基本定理定位於參照系有助於澄清兩種常見的誤解:一種是以為這些定理描述的就是現實世界,因此將它們到處套用。卻不知在通常情況下它們是用來作進一步分析的參照系,與現實的距離因地而異。另一種是因為觀察到這些定理與現實的差距而認為它們都是胡言亂語,因此認為毫無所用。卻不知它們本身的價值並非直接解釋現實,而是為解釋現實的進一步理論提供參照系。
  參照系的建立對任何學科的建立和發展都極為重要,經濟學也不例外。我在哈佛大學做博士生的時候,韋茨曼(martin weitzman)教授問我,受過現代經濟學系統訓練的經濟學家和沒有經過這種訓練的經濟學家究竟有什麼區別?他研究比較經濟制度,經常去蘇聯訪問,問這個問題是從與蘇聯經濟學家交往中有感而發。韋茨曼的回答是,受過現代經濟學系統訓練的經濟學家的頭腦中總有幾個參照系,這樣,分析經濟問題時就有一致性,不會零敲碎打,就事論事。比如討論資源配置和價格問題時,充分競爭下的一般均衡理論就是一個參照系;討論產權和法的作用時,科斯定理就是一個參照系。我們常見到,一些記者洞察力很強,有經濟頭腦,寫的文章又非常有感染力。然而,他們與受過現代經濟學訓練的經濟學家的不同之處往往是因沒有參照系而會顯得分析缺乏主線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