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經濟師備考經濟學複習筆記[3]

三、現代企業制度和國有企業改革
考試目的
本章闡述了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內容和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問題。通過本章的考試,旨在加深應試人員對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認識。
考試內容
(一)現代企業制度的主要內容和基本形式
掌握現代企業制度的含義、特徵和內容,掌握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形式。熟悉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基本內容。
1.現代企業制度的主要內容
三種基本企業制度:業主制、合夥制、公司制。
含義:指現代市場經濟中的法人企業制度,也叫現代公司制度。
基本特徵:企業的資產所有權與企業的資產控制權、經營決策權、經濟活動的組織管理權相分離。
內容:企業資產的所有者與企業經營者之間的委託代理關係、有限財產責任制度、法人財產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
在現代企業制度中構建有效的控制機制和約束機制,是建立和完善企業資產的所有者和企業經營者之間委託代理關係的核心。
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建立法人財產制度。
企業財產權利分解為:財產終極所有權和法人財產權
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是保障現代企業制度正常運行的重要條件之一。
2.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形式(公司制)
公司制特點: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
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基本內容:由公司的權利機構(股東會或股東大會)、經營決策機構(董事會)、監督機構(監事會)組成。這些機構相互獨立,權責明確,在企業內部相互約束和制衡,為科學地管理企業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完善
掌握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和形式;掌握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的內容和目標;掌握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內容。
1. 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和形式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主要內容: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規範的公司制改革,使國有大中型企業成為能夠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市場競爭主題,成為獨立的法人。
2. 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的內容和目標
國有經濟的結構調整包括行業結構調整和地區結構調整兩個方面。
行業結構調整和地區結構調整是指在各個行業、各個地區之間對國有資產進行再配置,即包括國有增量資產的再配置,也包括存量資產在不同行業和地區之間的重新組合與再配置。
目標是通過結構調整,最佳化資源配置,提高國有經濟的整體素質,最終增強國有企業的控制力,發揮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3. 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內容
(1) 堅持政府的公共管理職能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能分開。
政府的兩項基本職能:公共管理職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能(國有資產所有者的職能)
2003年國務院機構改革中專門成立了專門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第一次真正作到政府的公共管理職能和資產出資人職能的分離。
(2)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能
第一, 依法維護所有者權益。(國務院和地方政府享有所有者權益)
第二, 按照政企分開、所有者和經營者與經營權分離的原則,使企業真正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和法人實體,依法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與所出資企業的關係,是出資人所有權與企業法人財產權的關係。
(3) 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和企業經營業績考核體系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國有資本出售收入、公共財政預算轉入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其他收入。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成本:投資性支出、各項補貼支出及其他支出。
企業經營業績考核體系是國有資產監管機構依法對所出資企業的經營業績進行考核的一系列指標所構成的綜合體系。
實行企業經營業績考核是實行國有資產經營目標管理和落實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制度的重要手段。
(4) 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監管和經營的有效形式。
授權經營是國有資產監管和經營的一個重要形式。
探索國有資產監管和經營的有效形式,還要建立健全國有金融資產、非經營性資產和資源性資產等的監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