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經濟學》重點總結8

  (三) 收入分配的過程與收入分配的調控 
1、政府在收入分配過程中的作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個人收入的分配過程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在微觀領域中進行,在市場上實現。國家或政府對個人收入的調節,應主要在巨觀領域進行。例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家對個人收入的調節應集中在 ( )。
a.微觀領域
b.巨觀領域
c.物質生產領域
d.非物質生產領域
答案:b
2、個人收入分配的調控方式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含義調控方式:國家通過稅收和轉移支付方式;社會團體或集體組織通過接受個人捐贈或個人繳納,再以某種方式分配給個人的形式。
含義:經過再分配或調節以後的個人收入就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一般包括消費和儲蓄,對生產者還包含投資在內。
3、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個人收入分配製度的基本內容按勞分配是與社會主義公有制相聯繫的一種收入分配方式。
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條件是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物質條件是相對低下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直接原因是舊的社會分工的存在、勞動差別的存在以及勞動的謀生性質。
按勞分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實現特點:按勞分配通常表現為按勞動貢獻分配,並採取了貨幣化的分配形式;實施按勞分配的主體不是國家,而是企業,只在公有制經濟中的企業範圍內實現,收入多少要受企業經營狀況的影響。
這些特點決定了等量勞動獲得等量報酬的平等不可能在全社會範圍內而只能在一個公有制企業範圍內實現。
例題:多選。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按勞分配具有如下性質和特點( )。
a.它通常表現為按勞動貢獻分配,並採取了貨幣化的分配形式
b.實施按勞分配的主體不是國家,而是企業
c.按勞分配不是在全社會範圍內,而是在私有制、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企業內部實現的
d 按勞分配從根本上否定了一部分人憑藉生產資料所有權占有他人剩餘勞動的可能性。
答案:abd
4、按生產要素分配及其他分配方式的含義和方式按生產要素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資本、土地、勞動等各種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的貢獻進行分配。它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也是有效利用資源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徑。它是以承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和產權界定清晰為前提的。其他分配方式按個人資產進行分配、按需分配、福利分配等多種分配方式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不同程度地發揮著作用。居民收入來源和收入形式的多樣性,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是提高經濟效率的必要前提,但也是導致個人收入出現不平等的一個重要原因。
5、效率與公平的含義效率和公平是社會追求的兩大目標,效率高低關係著一國的經濟成長,社會公平與否關係著社會的穩定。
效率:指對資源利用的有效性,從巨觀層次上看,是指資源配置的效率,即經濟資源在全社會範圍內的合理分配、社會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一種狀態;從微觀上看,是指經濟活動的效率,包括勞動生產率和各種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
公平:包含三方面內容,1、機會公平2、收入分配的規則公平;3、收入分配的結果公平。機會公平和規則公平是分配結果公平的基礎。基尼係數和洛侖茨曲線
6、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分配原則的意義和內容意義:有利於最佳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成長和保持社會穩定。這是我國現階段收入分配的總原則,是從我國國情出發所做出的正確選擇,也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
內容:貫徹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分配環節和不同的分配機制下可以有不同的側重點,一般來說,在微觀分配領域和初次分配中應更強調效率,在巨觀領域和再分配過程中應更注重公平;還必須提供相應的機制和制度保證。
例題:單選我國現階段收入分配的總原則是( )。
a.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b.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c. 在最大限度上實現收入平等和機會平等
d.個人收入實行按勞分配
答案:a

2006年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經濟學》重點總結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