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經濟學》重點總結4

  21、政府平抑經濟波動的需求管理政策是指: 
①財政政策
②貨幣政策
22、刺激長期經濟成長的經濟政策是指:
①促進技術進步的政策
②增加勞動供給的政策
③刺激資本形成的政策
六、市場機制的有效性與市場失靈
單選:
1、當居民和廠商分別實現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潤最大化,並且整個經濟的價格體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和生產要素的供求都相等時,經濟就處於(瓦爾拉斯均衡)的狀態。
2、資源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的條件是(市場處於完全競爭的狀態)。
3、不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的物品通常被稱為(純公共物品)。
4、市場機制是一種利益調節機制,它只有在(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方面才能起完全的調節作用,才真正具有效率。
5、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競爭性的物品屬於:公共物品。
6、某化工廠在其生產過程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了大量的污水,並因此導致了附近糧食大幅度減產,但該廠卻不對農民進行相應的賠償,這種現象的存在,通常被稱為:負外部性。
7、消除外部性的最重要的現代方法是:明晰產權。
8、解決公共物品生產的一種較好的方法是:政府生產公共物品。
多選:
9、市場機制調節經濟運行的顯著特徵是:
①市場機制的運行動力來自市場主體對自身利益的追求
②市場機制對資源的配置是自動進行的
③市場機制通過價格信號向微觀經濟主體傳遞信息
④微觀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決策由市場主體自主分散地作出
10、市場機制調節經濟運行的長處表現在:
①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調動經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②能夠在大多數領域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③可以自動地實行優勝劣汰,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
11、在下述備選答案中,正確的選項是:
①外部經濟的存在,通常會使市場主體的活動水平低於社會所需要的水平
②外部不經濟的存在,會給其他經濟主體帶來巨大損失
③外部經濟和外部不經濟的存在,都意味著資源配置未能達到最優
④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產權不清晰引起的
12、在下述( )情況下,市場機制是失靈的或不能充分發揮其調節作用,從而無法對資源進行有效配置。
①外部經濟的存在
②外部不經濟的存在
③公共物品的生產
④壟斷的存在
 13、市場對資源配置不僅存在失靈的可能,而且存在著功能上的缺陷,市場功能缺陷表現在: 
①導致收入分配不公,並可能引起兩極分化
②市場機制對社會生產的調節帶有自發性和滯後性的特點
③使微觀主體的經濟為短期化,其所追求的目標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長期目標經常不一致 14、消除外部性的微觀經濟政策有: 
①稅收和補貼政策
②合併相關企業
③明晰產權
15、對壟斷進行公共管制的方式主要有:
①有效地控制市場結構
②對壟斷企業產品的價格和產量進行控制
③制定反托拉斯法,對壟斷廠商的行為進行法律約束

2006年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經濟學》重點總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