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總量經濟學的建立與發展

 在經濟學史上一般都把凱恩斯1936年發表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簡稱《通論》)作為現代總量經濟學建立的標誌。50多年來,總量經濟學得到了極其迅速的發展。現代總量經濟學的發展反映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展,也反映了經濟學本身的進步。因此,回顧一下現代總量經濟學的建立與發展是很有意義的。 一、現代總量經濟學的建立 現代總量經濟學產生於30年代不是偶然的,它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經濟學本身發展的結果。 

30年代的大危機是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和經濟學的轉折點。嚴重的失業、史無前例的衰退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敗。人們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尋求擺脫這種困境的另一條出路——國家干預經濟。一向以自由放任著稱的英國企圖通過中央銀行的金融調節與政府支出的增加來減少失業,北歐寧靜助小國瑞典增加了財政支出,實施了社會福利政策;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國,羅斯福開始實施他的新政。這一切標誌著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這個新時期的開始。新的時期需要新的理論。新的理論應該從整個經濟的角度探討其運行規律,證明國家干預的必要性,並為這種干預出謀劃策。這樣,總量經濟學的建立就成為一種歷史的必然,而這一任務由凱恩斯來完成也許只是一種偶然。現代總量經濟學是作為國家干預經濟的結果出現的。 

現實經濟的發展要求總量經濟學的建立,而經濟學本身的發展也為總量經濟學提供了條件。托賓認為:"四個不同而又相關的發展奠定了現代總量經濟學的基礎。"這四種發展是:國民收入核算理論與方法的建立;凱恩斯《通論》的發表;經濟計量學的建立;以及數學的發展及其在經濟學上的運用。 

國民收入核算理論與方法是也20—30年代形成的,美國經濟學家米契爾,庫茲涅茨,以及他們所主持的國民經濟研究所,和美國商務部對國民收入核算體系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把以前對國民收入的研究系統化、理論化,解決了有關國民收入核算的定義、概念和衡量方法等基本問題,確立了現代國民收入核算體系的基本結構,並將這一體系運用於實際。總量經濟學要研究經濟中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而國民收入核算正是提供了這些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而國民收入核算正是提供了這些總量的數值。因此,沒有國民收入核算體系的建立,現代總量經濟學就是不可想像的。 
 凱恩斯的《通論》被稱為現代巨觀經濟的"大憲章"。這就是因為《通論》在以下這些方面力現代總量經濟學莫定了基礎:第一,突破了傳統的充分就業均衡理淪,建立了一種以失業為特點的經濟均衡。第二,把國民收入的決定與變動作為總量經濟學的中心。第三,用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分析來說明國民收入的決定與變動。第四,建立了以總需求分析為中心的總量經濟學體系,並把總需求分為消費與投資,提出了消費函式理論與投資理論。第五,把貨幣分析與經濟分析融為一體,徹底拋棄了傳統的二分法。第六,論述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必要性與具體作法。現代總量經濟學正是在凱恩斯這些貢獻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從這一意義上看,說凱恩斯是現代總量經濟學之父並不是誇大其詞。 

經濟計量學也是在20—30年代形成的,與此相關的則是數學較廣泛地運用到經濟學中。這種發展為以後巨觀經濟模型的建立,以及運用巨觀經濟模型來進行經濟預測和政策制定有著重大的意義。

二、凱恩斯主義總量經濟學的發展 戰後西方各國在由戰時經濟轉到和平重建時,許多經濟學家和政界人士認為,在這樣的條件下,國家干預是通向經濟繁榮的唯一道路。1944年英國政府發表了《就業白皮書》。196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就業法》。這兩個歷史性檔案都把全面干預經濟、促進充分就業和經濟繁榮作為國家的最主要職責。這表明戰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這種發展也是戰後經濟學上出現了"凱恩斯主義全盛時期"的深刻經濟與社會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