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考試輔導:經濟基礎(初級)

一、內容提要 

本講的內容包括社會主義經濟的增長與發展、社會主義國民收入的分配兩部分。在這部分中,基本概念較多,望考生能認真記憶。著重掌握社會主義再生產理論、社會主義產業結構及經濟成長和經濟發展,國民收入的兩次分配、積累基金與消費基金的關係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作用。 

二、重點、難點 

1、不同類型的再生產的含義 

2、社會主義再生產的特點 

3、社會主義再生產的實現的含義和實現條件 

4、影響產業結構的因素 

5、產業結構最佳化的實現及其目標和途徑 

6、經濟成長方式的含義和類型 

7、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含義、內容和途徑 

8、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戰略的基本理論 

9、各類企業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10、國民收入再分配的含義、原因及途徑 

11、社會主義積累和消費的關係 

12、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積累和消費關係的原則 

13、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目標和健全與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作用和意義 

三、內容講解 

(一)社會主義再生產 

1.社會主義再生產的實質 

社會主義生產,作為一個連續不斷、反覆更新的過程,就是社會主義再生產。

社會主義再生產是物質資料再生產和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再生產的統一。 

社會主義再生產的實質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社會主義再生產的特點 

社會再生產按照其規模,可以分為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 

社會主義再生產的特點是擴大再生產。擴大再生產從其實現的方式來看,分為外延的擴大再生產和內涵的擴大再生產。外延的擴大再生產是指單純依靠增加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數量以及擴大生產場所來擴大生產規模。內涵的擴大再生產則是指依靠技術進步、改善生產要素的質量以及提高勞動效率和生產效率來擴大生產的規模。 
擴大再生產的實現方式同經濟發展的階段存在緊密聯繫。在生產技術水平較低的條件下,一般以外延擴大再生產為主;而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條件下,則內涵擴大再生產所占的比重會隨之不斷提高。根據我國目前的具體國情,應當把擴大再生產的立足點轉移到內涵擴大再生產上來,走內涵為主的擴大再生產道路,生產出儘可能多的質量高、符合社會需要的產品。 

3.社會主義再生產的實現 

社會主義再生產的實現也就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即要求社會總產品在價值上和實物上都得到補償。社會總產品從實物形態上按其最終用途可分為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兩大類,從價值形態上可分為c、v和m三個組成部分。與社會總產品的實物形態構成相適應,社會生產便分為製造生產資料的第ⅰ部類和製造消費資料的第ⅱ部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