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志願填報如何利用高招諮詢會取真經


【編者按】一年一度的聯考即將開始,一年一度的高招諮詢會也異常火暴。相信每一個參加過諮詢會的考生家長深有感觸:擁擠嘈雜的人群、花花綠綠的資料;如臨大敵,唾沫橫飛的招生老師總被一大群家長圍得水泄不通;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小報告會總是人滿為患……進去以後,有人左突右奔,東張西望,四處打探,抱著一大堆資料,甚至更茫然;有人有備而來,按圖索驥,分析比較,理性選擇,終於能遂心愿。填報聯考志願,不是願賭服輸,聽天由命,而是科學分析,認真總結,利用好高招諮詢會,識得如來取真經,就能一手掌握幸福的未來。
 
兼聽則明  偏信則暗

2006年浙江省理科考生  高明陽
 
2006年6月22日,是我終生難忘的日子,這天是浙江省聯考發榜的日子,聯考分數下來了——604分,這個分數可以說發揮出了我的最高水平,以前不敢奢望的大學仿佛就近在眼前,我們一家都欣喜鼓舞。同一天,浙江省高招諮詢會開幕,150多所大學在杭州擺開了陣勢爭奪優秀生源。

回憶起當天情形,我記憶猶新。那天成績剛發榜,大家都異常興奮,高招諮詢會人潮湧動,到場諮詢的考生和家長達5萬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大、同濟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等名牌大學諮詢台前的人似乎要將諮詢台擠翻,一個招生老師往往要應付數十張不停發問的嘴。

“好了,好了,終於拿到資料了”媽媽好不容易殺出重圍,氣喘吁吁地慶幸又拿到一份上海高校的資料。而此時的我總算能體會在高招諮詢會“隨波逐流”的感覺了——夾在人流中不能動彈,人流湧向哪兒就只能跟到哪兒。(沒有好好對自己的成績進行準確定位,過於樂觀地估計了形勢)

到上海上大學一直是我心中的夢想,拿著這樣的高分就能夢圓理想的大學吧。我們一家人興高采烈,在人群中左右搖擺著。經過浴血奮戰,諮詢了幾所上海的名牌大學,一位諮詢老師的回答非常肯定——“可以填報!”而其他幾所高校的老師的回答大致為“非常有希望,但就怕報考人數過多。”“應該有90%的希望。”有了這樣肯定的回答,我們一家都仿佛吃了定心丸,義無反顧地報考了同濟大學,本二批沒有保底,心想肯定八九不離十了,就等著收拾行囊等待通知書。(缺乏冷靜的思考,同濟大學近兩年在浙江的聯考理科錄取分數——2004年最低分為648分,2005年為551分,分數直降97分,那么2006年一定會回升,分數回升60、70分都不奇怪。604分,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分數,目標只鎖定在一本上海高校,過於單一,二本沒有保底,選擇的餘地小。)

幾天以後,傳來噩耗,同濟大學在浙江省理科最低錄取分數線為625分,比2005年漲了74分。我的成績未達到而被退檔不得不選擇復讀,前面的努力都前功盡棄,一家人痛哭流涕,追悔莫及。

  理性分析  正確定位

考生家長  馬智林

2005年,山東省報名考生72萬,是知分報志願的省份。在參加高招諮詢會前,我給兒子做了一個科學分析:638分,高出一本線41分;省內排名7182~7567(385人)段、市內排在500名左右、區排名50名左右。

知分前,我們根據手中的資料和幾次模擬成績,按不同的因素選定幾所學校,如按實力:吉林大學、蘭州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東南大學;按地域: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重慶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福州大學;按可能出現的大小年:中山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然後我們將選定學校2001年—2004年的招生情況作出統計,如計畫數、投檔數、兩者間的差額數、最高分、最低分、兩者間的分差以及最低分與當年本科線的差值,以山東大學為例:

知分後,就是參加高招諮詢會了,諮詢會只開兩天,我們堅信趕早不趕晚,爭取在一天內把信息收集完(事實證明,很多高校在第二天就撤展了。)在參加諮詢會之前,我們把重點鎖定的大學標註出來,把問題一個個寫下來,做到不旁顧、不偏信。對每一個問題,我們都儘量諮詢年齡較大的老師,看起來他們的招生經驗比較豐富,但對於如何敲定學校,我們始終有自己的主心骨。

高招諮詢會讓我們收穫頗豐,經過諮詢和確認,首先幫我們排除了中國科技大學和東南大學(分數不夠);然後在可能錄取的學校中平衡,選定了山東大學、吉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為一志願學校。山東大學:孩子看中的是生物科學學院,以他的分數肯定錄取不了,我們便選擇了化學學院,以保證當年被錄取,爭取大二時轉專業到生物科學學院;吉林大學:他選了地球物理;海洋大學:他選了海洋環境;二志願分別選了中山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福州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二批、三批志願都沒有填。

為了保護考生的利益,市里有一次志願平衡,結果僅我市填報山東大學的就有140多人,報出的最低分是620分。這時我們並沒有慌亂,最終選定山東大學為第一志願,理由是2004年山東大學出現了招生小年(一志願沒錄滿),前幾年的調擋線最多高出本科線27分,我們的分數高出了41分,應該沒有危險,學校離家也比較近。同時,我們認真地研究了二批的院校,選擇了天津科技大學做第二批第一志願來保底,確保不掉檔。(選擇的餘地比較多,不偏執,眼光比較長遠。志願填報有梯度,有攻有守,確保萬無一失。)

我們的志願填報很成功,2005年山東大學錄取線634分,兒子以4分的微弱優勢被化學院錄取。同我們分析的一樣,那一年,吉林大學、中山大學的一志願都沒有錄滿。

溫馨提示:從上面的兩個例子可以看出,諮詢會雖然是考生和家長填報好志願的好幫手,但絕不是科學填報志願的全部。不應過於迷信諮詢會,要充分利用相關平台獲取數據,才能填報好志願。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把諮詢會當作是蒐集資料的一種補充,是解答在蒐集、分析資料過程中遇到問題的一種途徑。
  
科學利用諮詢會

親密接觸第一步:提前準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打無準備之仗必然會導致失敗,參加諮詢會前的準備工作是必要的,更是重要的,是你參加諮詢會有多大收穫。在選擇參加諮詢會前要先了解自己,做到心中有數,選好諮詢方式,選好諮詢學校。提早分析,要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要合理地自我定位。考前填報志願省市的考生只能根據平時學習成績和模擬考試成績對自己進行綜合評定,找準位置的關鍵在於把平時一貫的學習狀況和高中階段的若干次期中、期末以及有關模擬考試的成績綜合起來考慮,絕不能簡單地依照某一方面或某一次成績作評價。估分和出分填報志願的考生應該充分蒐集聯考相關信息和自己所在中學乃至省市的情況,合理定位。初步確定自己報考志願的重點在哪一批次。

溫馨提示:錄取批次是什麼?目前,多數省市主要分成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專科一批、專科二批和專科三批依次進行,但也有個別省市少於或多於上述錄取批次。上下批次之間是按順序進行但又相互獨立的,如果在某一批次被錄取了,就不再參加下一批次的錄取。

其次,要廣泛蒐集相關資料。應主要蒐集高校的往年錄取分數線。筆者建議最好五年最少三年的相關信息,算出二者的差值,結合自我定位,大範圍地選擇可能報考的學校。確定的重點考慮批次的高校初步選取以10所為宜,其他批次高校以5所左右為宜。

溫馨提示:筆者通過多年經驗總結出兩種最為常用的利用往年錄取分數的方法供大家借鑑:

1. 樣本法:參考自己平時成績、模考成績等在中學、所在地區的位置,了解本中學往年與自己名次相當的考生的情況,參考這些信息來判斷自己的位置。在判斷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本校近三年的錄取率,本屆考生與往屆水平有無明顯變化,以及本省當年招生計畫與往年招生計畫的變化情況等。中學教育規律性很強,一所中學的教學水平和質量也是相對穩定的,因此大體在中學處於相同名次的以往幾屆的學生均考入哪些高校可以作為自己的一個參考。

2. 分差法:使用高校往年的錄取分數與當年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差值來作為參考判斷的一種辦法。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重點線”、“一般本科線”、“專科線”等,它是由省招辦根據當年全省招生計畫、全省考生聯考成績和往年新生報到率等因素確定的。

以南開大學在吉林2003年—2006年的文科錄取情況為例:

從表中不難看出,南開大學在吉林近年來文科的錄取分數線一般高于吉林文科重點線55分左右,而且比較穩定。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平時成績、模考成績與當次考試學校估計的重點線的差值來判斷。分差法是判斷考生相對位置一個很好的參考辦法。

再次,按照剛才選定的可能報考的學校範圍,通過這些學校的招生章程找出其學校性質、學校所在地、學校規模、學校當年錄取政策、特殊注意事項等。最後,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學校之間的比較,適當縮國小校範圍,重點批次縮小至6所左右為宜,其他批次以3所左右為宜。有了重點走進諮詢會就有的放矢了。

  親密接觸第二步:設計諮詢路線

確定了重點諮詢的高校後,通過各種媒體查詢各種諮詢會的情況,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由於填報志願時期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必須有選擇地參加。在決定參加這些活動之前要了解清楚,諮詢活動的主辦方是誰?是否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社會公信。根據類別參加,不盲目從眾,抓住重點是成功的第一步。因考生要么正處於複習階段,要么剛剛經過緊張的高三生活,對信息掌握不夠充分,因此家長應主動代替考生來完成準備工作,尤其重視自己列為重點的高校到哪些地方進行諮詢,列好時間表,設計好諮詢路線。

  親密接觸第三步:諮詢會我們問什麼?

哪些問題不能問

考生和家長問得最多的經常是一些立竿見影的問題,例如:“你們學校今年理科在天津多少分錄取?”“我一模成績在580分上下,想報考貴校金融專業,我能不能被錄取?”“我考了576分,能不能考入你們學校,我報哪個專業能錄取?”這種問題對於考生和家長而言一旦有了答覆便是吃一顆定心丸,便是高枕無憂地填寫志願的一種保證。但考生和家長應該切記這顆定心丸吃不得,盲目地輕信他人往往導致事與願違。其實,如果你經過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錄取工作沒有完成,誰都無法斷定學校、各專業的錄取分數,因為它是自然形成的,並不是人為因素確定的。是根據報考情況等決定的,在錄取以前誰都無法打包票。

在高招諮詢時面對考生這樣的問題,回答往往是“不好說”,即便給了你一個肯定的答覆也是毫無意義的。這樣,高招諮詢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填報志願也就缺乏科學性了,最後導致的結果是雙雙受損。

哪些問題不必問

在諮詢會上經常能看到一些家長大包小包地裝著各個學校的招生簡章,還有一些家長拿著筆和本,到每一所高校前去索要往年的錄取分數線等,把諮詢會當成了收集資料的最好場所。這么做也是不對的,因為如果在諮詢會上才開始蒐集資料,那么你的準備工作已經太晚了,這些信息應該是參會前準備好的。如果此時你還沒有相關的信息,那么肯定就沒有分析,沒有分析也就沒有疑問,又怎么能在諮詢會上有所收穫呢?考生和家長在此類的常見問題是:“老師,你們去年的理科錄取分數線是多少?”“去年金融專業錄取多少分?”等等。這種問題浪費時間、浪費精力,考生和家長完全可以充分地利用網路資源提前了解,原則應該是把諮詢會當作蒐集資料的一種補充而不是一種方式,也就是說自己可以輕易獲取的資料建議不要在諮詢會上詢問。當然,也有一部分考生是因為在劃定大範圍學校的時候沒有考慮某一學校,在諮詢會上又覺得不錯,這種情況下現場蒐集資料也是可以的,建議留下聯繫方式,以便報考時進一步諮詢。

哪些問題需要問

在諮詢會上也有一些家長拿著模擬填寫的志願表讓諮詢老師給一些指導意見,這種做法是非常有效和有收穫的。給予指導後,還可以詢問有關學校是否進入“211工程”和“985工程”以及與學生成長息息相關的校風、學風、大學精神、辦學理念等文化層面的學校概況,還可以詢問自己預報考的專業情況。

通過自己的分析後再具體詢問一下學校在本省招生是否存在大小年現象、諮詢以前本省考生大體情況等等。此類常見問題包括“請問學校大一的同學是否住在本部?”“學校的學風如何?”“學校某某專業是否本碩博連讀?”“是否有國外合作辦學?”等等。

哪些問題必須問?

首先,對於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沒有搞清楚的問題必須要問,其次,對於填報志願前與考生息息相關的錄取規則等核心問題必須要問。此類問題既包括對進檔考生的專業安排辦法、是否有專業級差,接收非第一志願考生的辦法、對加分或降低分數要求投檔考生的處理原則、有無相關科目加試要求,也包括專業培養對外語語種的要求、招收男女生比例、身體健康狀況以及與錄取相關的要求等。此類問題主要包括:“學校是否有專業級差?”“是否招收非第一志願考生”等等。最後,諮詢老師的聯繫方式一定要問,如諮詢組所住賓館、行程等,以便日後聯繫。

溫馨提示:考生和家長一定要提前了解志願填報過程中常見的基本常識,如專業級差、大小年現象、預留計畫、死檔等術語,以便更好地和招生老師進行交流(專業術語詳見《聯考金刊》7、8期合刊志願填報篇)

  諮詢會後做什麼?

諮詢會過後,消除了各種疑慮,就應該靜下心來好好分析相關情況,結合學校的錄取政策將重點志願確定下來,在填寫之前可以再次與高校諮詢老師聯繫,確認報考事宜。要切記填報志願的工作並不是到此為止,其他批次的志願有條件的仍然要按照同樣的方法填報,同時要重視每一批次非第一志願的填報,對每一個學校志願的填報如有問題均可以通過電話諮詢相關學校招生辦或者參加教育部組織的網上諮詢活動。

溫馨提示:對於高分考生而言,要慎重對待提前批次的高校,經常有考生和家長本著“不填白不填”的想法填報了提前批志願,可對於填報的這類學校並不十分滿意,只是覺得不填有點可惜,結果被錄取後才發現自己真正希望的是被下面批次的其他學校錄取,而且按自己的成績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但是已經沒有機會了,追悔莫及。還要注意近年來興起的獨立學院的志願填報,家庭經濟條件有限的考生要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