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為他們牽起一根“紅線”

  1977年,高考恢復第一年。他,楊銀堂。她,周端。兩個陌生青年分別走進了河北省和陝西省高考考場,用手中的筆答完高考試題答卷,也答完了扭轉自己人生的一份答卷。

  1978年,滿臉稚氣的他們,相繼走進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成為77級5772班的同學。

  1986年,楊銀堂和周端步入婚姻殿堂。高考,為他們牽了一根紅線,使他們相識、相知、相戀,組建了幸福的家庭。

  2007年,恢復高考30周年。5月11日,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這對經過1977年高考的夫妻,共同回憶說:“那年高考,讓我們難忘……”

  周端———高考,給我們刻下時代烙印

  考生:周端,女

  准考證號:204134

  考區:渭南地區吝店公社考點

  考試時間:1977年12月9日—10日

  錄取院校: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現在職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家電工電子教學基地副主任、教授

  恢復高考30年感言:高考在我們每一位77屆學生身上都刻下了深深的時代烙印;也為我們夫妻牽了一根婚姻的紅線……

  採訪楊銀堂時,記者無意間得知,他的夫人周端也是77屆的考生,是他的同班同學,隨之便有了我們對周端的採訪。說到30年前的高考和多年的感受,周端說:“真的還挺感慨的”,欣然接受了採訪。

  和愛人楊銀堂不同的是,參加高考時,周端已經是渭南地區吝店公社賈家大隊的一名下鄉知青了,日復一日地在田地中勞作著。一年365天,有348天她都在乾農活。讀書看報已經是一件很難得、甚至有些奢侈的事了。

  “有一次休息回到西安家裡時,聽家人和親戚說到恢復高考的事情,我立即找出自己所有能用的書籍,帶著這些書又回到了渭南。我心裡對自己說:我要參加高考,我要考大學!

  “那時也沒請假,就是白天勞動,晚上回來看書複習,也沒任何複習資料,就是國中高中的課本。”1977年12月9日,周端走進高考考場……最終如願地接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收穫著欣喜和祝福。

  和許許多多77屆大學生相比,那年高考,也讓周端和楊銀堂收穫了人生中另外一個重要的收穫———高考為他們倆牽起了一根“紅線”,使他們有緣相識、相知,最終組建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周端說,在他們5772班同學中,後來有4對也走到了一起。

  如今,他們5772班的同學已經在網上創建了一個同學部落格。他們說,要記住那個讓所有77屆大學生銘心刻骨的年代。今年,他們還將組織一次高考30年後的同學大聚會,將在國外、國內各界各有建樹的同班同學再聚到一起,共同回憶那段特殊的歲月……

  楊銀堂———15歲,高二的我坐進了高考考場

  考生:楊銀堂,男

  准考證號:理0134

  考區:河北省邯鄲地區臨漳縣

  考試時間:1977年12月15日—16日

  錄取院校: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現在職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微電子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

  恢復高考30年感言:高考過去了30年,卻總讓我深感歷久彌新。如果沒有高考,我的人生經歷可能是另外一種境況,在家種田,或像父親一樣,做一名農村國小教師……

  第一次見到楊銀堂時,他明顯發胖的體形,讓記者無法聯想到他所說的30年前,1977年,他考上大學那年,他只有40多公斤,身高只有1.52米。

  一張發黃的高考《准考證》,百餘張陳舊的歷史照片,都是高考和大學留給楊銀堂珍貴的記憶。這些都是他的“寶”。

  “15歲,我成為所在中學惟一一名大學生”

  已過去30年,但高考那年的記憶,楊銀堂稱是“歷久彌新”。“那年我才15歲,在河北省臨漳縣中學上高二,有一天老師突然到教室宣布,抽調我參加當年剛剛恢復的高考。”這對當時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不曾想過的機會,對他來說,更多的是唐突。因為那時高中畢業後,必然要下農村當知青,只有極少的人會被推薦上“工農兵”大學。

  很快,當時品學兼優的楊銀堂和全校十幾個被選拔出的同學一起,集中複習,備戰高考。

  1977年12月15日、16日,楊銀堂和許多比他大好幾歲、甚至十幾歲的考生一起坐在臨漳縣中學高考考場。“覺得當時考題挺簡單,考完後一位監考老師還問我是哪個班的,說我‘很有希望’,我當時也挺高興。”說這些時,楊銀堂陷入愉快的回憶中。那一年,楊銀堂是所在中學惟一考入大學的學生。

  “考上後,我就像一個準備出嫁的姑娘一樣”

  “老師宣布後當晚自習課上,我把自己正在用的所有課本統統分發給了同班同學。”第二天,父親騎著腳踏車,把楊銀堂接回村里,家裡、甚至整個村子都在為楊銀堂做著上大學的準備。

  “那一周的準備,我就像一個準備出嫁的姑娘一樣,在村里挨家挨戶地被請去吃飯,臨走時,還有很多家沒吃完呢……”楊銀堂說,這是善良樸實的村民和親戚為他表示祝賀的真摯方式。30年後再回憶這些,楊銀堂的笑中,滿含欣喜、自豪,和對鄉親們的真誠致謝。

  “如果沒有那年的高考,我想現在,我可能還在老家農村種田為生;或許,會像我父親一樣,做一名農村的國小老師,也有可能是其他……”看著辦公室窗外,西電科大隨處可見的蓬勃生機,看著當年的高考准考證和百餘張歷史照片,楊銀堂似有所思——那年高考,影響著他的一生——事業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