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填報聯考志願就是對家長的一次考驗

說起為女兒填報聯考志願,我可謂捷足先登。還在她上高二時,我就開始為她填報聯考志願演習了一把。那年的聯考諮詢日,我到北京的地壇公園去“踩點兒”,那裡聚集著來自全國各地數百所高校的招生人員。隨著川流不息的人一進公園,我就驚呆了,每個學校的諮詢台都被七嘴八舌的人團團圍住。
 
  公園管理人員說,光門票就賣出幾萬張。我匆匆逃離諮詢現場,暗自慶幸女兒當年不聯考。

待到女兒聯考那年,剛過完春節,我就特別留意聯考的有關信息,聽說哪兒有聯考諮詢活動絕不落空。我先後光顧過在北京工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一○一中學和地壇公園舉辦的聯考諮詢活動,每次都是早早地去,頂著烈日穿梭於各高校諮詢台,不厭其煩地問各種問題;為買一份名校的招生簡介要拐著彎地排隊,直到快散場時,才意猶未盡地拎著沉甸甸的一袋招生宣傳資料離開。回家後,又如獲至寶般地研究起各校的招生簡介。

按說志願是考生的理想,關係到今後的發展和前途,上什麼大學,學什麼專業,應該是考生最關心的事。然而,我在聯考諮詢會上見到的絕大多數是家長,很少見到考生的身影。也難怪,在聯考倒計時的節骨眼上,一模、二模接踵而來,考生如臨大敵,根本無暇顧及其他的事。何況,除了極少數尖子生敢把自己的目標鎖定在北大、清華等名校外,大多數考生對上什麼學校、學什麼專業其實很茫然。因此,聯考諮詢和填報志願的事往往就由家長包辦代替了。

   我女兒也如此,從未聽她說過想上什麼大學。到該填報聯考志願的時候了,她回家就把志願表塞給我,說了句“由你全權代理了”,就悶頭去複習功課,根本沒有自己填報志願的念頭。

甭看填報志願只是幾所學校幾個專業的事,這裡面的學問可太大了。

記得第一次打開那本厚厚的、囊括了全國所有高校的報考指南時,我立時就懵了。那些五花八門的專業、3年的錄取分數線,直看得我眼花繚亂、六神無主,深感為女兒填報志願的責任重大。

女兒雖然上的是重點中學,但成績平平。根據她的一模成績,參照往年錄取分數線,我判斷她考北大、清華等一流大學有一定風險,但考稍微遜色些的重點大學似乎不成問題。至於專業,女兒上的是文科班,又是北京中學生通訊社的記者,根據她的興趣、性格和特長,我為她選擇了新聞專業。

為女兒填報志願那段時間,我像中了邪,幾乎記住了全國所有開設新聞專業的高校,在北京的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廣播學院、北京工商大學等高校我都進行了實地考察,外地的則通過電話或找從該校畢業的人來了解。那些大學的師資狀況、校園環境,甚至一伙食好壞我都了如指掌。同時我還了解了各校的招生政策,往年的錄取情況,包括錄取的最低分,二、三志願和服從志願是否錄取,以及錄取時的調檔比例等。

雖然下了這番功夫,但究竟該報哪所高校,對我而言仍是件傷透腦筋的事。

早有耳聞,填報聯考志願像押寶似的,尤其是填報重點大學的第一志願最為關鍵。報低了,會抱憾終身;報高了,有可能一落到底,每年的高分落榜生都不乏其人。

北京有個重點中學的尖子生,報志願時只報了3所重點大學,沒有填“服從分配”。他第一志願報的是清華,差兩分未被錄取;第二志願報的是一所財經類院校,人家不收第二志願的考生;第三志願報的是一所工科院校,人家只招收第二志願報該校的高分考生,最後他愣是沒學上。

說白了,為子女填報聯考志願,簡直就是對家長智商的一次檢驗。

前車之鑑,使我在為女兒填報志願時不得不深思熟慮,慎之又慎。經過對多所高校進行實地考察,最終,我被一個項目深深吸引———項目由國內一所重點大學和美國一所州立大學合辦,師資由美方提供,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全英語授課,有到美國大學交流學習一年的機會,畢業時由中美雙方分別授予學位證書。尤其令我動心的是,這學校將新開設傳媒專業。

雖然,這所大學在全國重點大學中算不上名列前茅,並且該校的招生老師明確地告訴我,這個專業只錄取第一志願的考生。按女兒的成績,第一志願報考這所學校多少使我覺得有點兒虧。但是,我還是被美方教師全英語授課和赴美交流的條件所誘惑,認為能受到如此教育,無形中等於同時學了外語和傳媒兩個專業,還有出國留學的機會。權衡利弊後,我毫不猶豫地決定將其列為女兒的第一志願。

沒想到,從不關心填報志願的女兒,對我的決定竟不以為然,認為這所學校名氣不夠大。

為了說服她,填志願表的前一天晚上,我帶她去了那所大學。坦率地說,那所學校的教學樓、圖書館、學生宿舍和校園環境真無動人之處,但學生們那些印刷精美的英文原版教科書和流利的英語口語,使她折服了。她同意第一志願報考這所大學。

第一志願敲定後,填報其他志願就迎刃而解了。重點大學第二志願,我為她填報了一所外地大學的新聞專業;普通高校第一志願,填報了北京一所大學的經濟新聞專業;提前招生的學校,填報了外地一所大學的體育新聞專業。

女兒最終被第一志願錄取。雖然她的聯考成績考那所學校綽綽有餘。

看來,我為她填報志願這一錘子買賣做得還算成功。不過,那份勞心費神的投入也夠令人嘆為觀止的。

如今,女兒已如願以償地赴美留學歸來,拿到中美兩所大學的學位證書。但每每回憶當年煞費苦心為她填報聯考志願勞碌奔波的情景,我仍心有餘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