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建築師執業資格考試作圖精華總結(一)

以下我來談談建築設計與表達(作圖)的複習感想,以期拋磚引玉:
考註冊同設計競賽不一樣這是眾所周知的,但具體到複習上則很少聽到好的建議,我竊以為應該抓住設計的根本規律才是正道.這些規律是什麼呢?首先是設計的思維規律,講的比較好的是黎志濤的三本書,其次是要會用,也就要實踐,聽起來很抽象,我把它分兩步:第一步是看建築設計資料集,由於資料集中的實例沒有尺寸,所以主要看功能和流線,第二步是看一些工程實例(現在出版的書有很多都有帶尺寸的平面圖),注意尤其要臨摹那些平面規整柱網統一的圖,同時分析大空間在圖中布置位置,如此再結合一些習題,我想應該可以應付考試了.等到一注通過了再看那些平面怪異,構想離奇,理論玄談的建築也無不可.
再談建築設計與表達(作圖)
一注方案設計主要考的是平面圖,所以平面構思是考生複習的重點.記得天大出版的一套設計構思叢書有一本叫<<平面設計構思技巧>>的書,從書名上看是本很好的參考書,可惜這套書就差它沒出版,近期同出版社聯繫得到的回答是已取消了此書的出版計畫,惋惜之餘我想到是否能倡導大家一齊探討平面構思中的一些技巧問題,從中尋找出一些有價值的規律,也好幫助廣大考生複習好這門課.
作為倡導者我首先擬定一個提綱:
1 平面的種類:
一字型,工字型,王字型,口字型,日字型,田字型,l字型,u字型,o字型,
t字型,h字型,丁字型等等. (暫不考慮複雜的平面類型如:人字型,m字型)
2 各種平面類型的特點從採光,通風,日照,結合地形以及建築物種類等方面
綜合考慮)
3 平面疊加後垂直交通形式和位置.
這個提綱只是一個粗略的構想,沒有嚴謹的邏輯,其目的只有一個:提高考生的
應考能力,望諸位踴躍參加討論.
相交處的平面處理是關鍵!
三談建築設計與表達(作圖)
方案設計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從邏輯思維到形象思維的過程(黎先生語).我理解此話還包含一個量化過程.有了這個量化過程邏輯思維才能真正轉化到形象思維,功能分析圖和流線圖也才能轉化為平面圖.量化過程的本質是把一個概念建築(此名稱似乎不妥,暫定)轉化為一個可實施的建築,因此量化的依據是建築的功能和現有的結構工程.所以提高量化思維能力能幫助我們更好更快地完成設計任務.
量化過程的核心是數據這是不言而喻.那么那些數據需要我們特別記住的呢?這裡我只談談同考試聯繫較多而平時又不太留心幾個方面:
1 常用走道的寬度,長度(與防火有關);
2 常用樓梯間的寬度(注意不同公共建築有不同的要求),常用電梯及侯梯間
尺寸,常用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尺寸;
3 公共建築個功能房常用開間進深層高(尤其是大空間各方向的尺寸);
4 公共建築物總的進深總寬度和總高度,此數據對方案開始階段構思非常重
要;
5 與總圖有關的數據:容積率,建築密度,綠化率.

黎志濤的三本書:<<一級註冊建築師考試建築方案(作圖)應試指南>>;另兩本也是講方案設計的書,書名我記不太清楚,等到下星期一再傳上.這裡我再推薦另外兩本較好的書,它們都是同濟沈福煦寫的 (建築設計手法)和《建築方案設計》。
黎志濤的<方案設計應試指南>對我很有啟發,在總平面布置與分析中講得更透徹。
黎志濤的三本書:<<一級註冊建築師考試建築方案(作圖)應試指南>>;<<建築設計方法入門>>;<<快速建築設計方法入門>>.
今天談談建築設計中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設計感覺:
我們常說某某建築要給人一種莊重(或典雅或活潑等等)的感覺,從這個角度出發建築師事實上是在設計一種感覺,確切地說是用建築來表達感覺.但感覺這東西很複雜,要想從理論上搞清楚對建築師來說是件很難的事,因為它牽涉到環境心理學,生理學,美學,社會學等等.好在並非每位建築師都是一個理論型學者.只要能套用到設計中就可以了.我想可從兩個方面來考慮套用問題:第一是對建築的感受,第二是用建築的語言來表達這感受.有本書叫<<體驗建築>>對第一點有較深刻地闡述,我想補充的是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式體檢建築.我自己的體會是可以用以下方式:身臨其境地去體驗建築,重要的是把這些體驗用圖式和數據的方式記錄下來,這還沒完,我們還要完成下面一個重要步驟:還原感覺,即完全憑自己的感覺勾出建築的平立剖面圖,在這些圖中找出能給我們那些感覺的元素.最後拿出原設計圖進行對比,找出設計中的差距,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提高我們的設計直覺.對於第二點我們可以借鑑其他行業的經驗來提高表達能力,比方說環藝設計,電影電視中的場景設計,還有工業設計中的視覺傳達設計等等.
我覺得不要急於上手,仔細理順流線、功能關係 其實草圖好了,畫起來事倍功半
法院、廣電中心、銀行等 影劇院、體育俱樂部、游泳跳水中心、三星以上賓館都有可能。。 認為03年考了交通類,04年衛生類,今年可能考文體類諸如體育館.圖書館.
今年的設計也可能是會展中心之類的展覽性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