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報告

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報告是審計機關在完成經濟責任審計後,在對被審計者所在單位出具審計意見書、作出審計決定的基礎上,專門向項目委託部門提交的關於被審計者任職期間在財經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應承擔的責任的報告,它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效果、質量等方面的綜合體現。

一、寫好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報告的基本要求

(一)客觀性。即審計結果報告中反映的問題,必須事實清楚、數據真實。審計人員必須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完整準確地反映審計發現的問題,把握事物的本質牲特徵,做好審計定性。並以審計查明的事實為依據,以法律法規為準繩,以客觀、寫實的手法,實事求是地作出審計評價,力求避免主觀色彩。

(二)相關性。即審計結果報告中反映的問題,應當與被審計個人有責任關係。對於查明的一般性會計賬務核算處理過失等與被審計者個人無責任關係的問題,無需詳細反映。而對於雖然沒有在審計意見書、審計決定中反映,但與被審計者個人有關的民眾反映問題的查實情況、審計未查明的一些疑點問題等,則應當在審計結果報告中如實反映。

(三)明確性。即在表述審計發現的問題時,應注意明確與被審計的責任關係。如一項經濟事項是由集體討論決策的,應通過查閱會議紀要等手段,明確是否是被審計者的責任,並進一步明確是主管責任還是直接責任,並採用恰當的文字對責任確定予以說明。

(四)穩健性。即在反映問題和作出評價時,保持客觀和審慎的態度。由於經濟責任審計對象的特殊性,而經濟責任的確定又缺乏統一標準,審計潛在的風險比較大。因此審計人員不能簡單地以現在的眼光、現在的政策、現在的標準去判別過去事情的正誤,不脫離當地當時的歷史條件和環境去靜止地評價業績和責任。對情況比較複雜無法分清楚責任的,可採取寫實的辦法將問題反映清楚。

(五)通俗性。即在寫作要求上,做到結構規範清晰,語言簡潔通俗。審計結果報告應做到層次條理清晰,結構規範合理。文字表述應通俗易懂,做到簡練、準確,符合審計公文語體,不使用模稜兩句的文字和誇張的語言。

二、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報告的基本結構內容

(一)基本情況。主要包括:審計任務情況、被審計者任期任職情況及所在單位基本財務狀況等,指出審計依據、審計範圍和重點內容、程式方法、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所在單位的經濟性質、機構設定、業務範圍與經營規模、財政財務隸屬關係及財務會計核算體系、審計年度的主要經濟指標等。

(二)審計認定的事實。對於審計已經查明,並在審計意見書、審計決定書中反映的單位的問題,一般應在審計結果報告中反映。對於已經查明的,但未在審計意見書、審計決定書中反映的問題,如果與被審計者有直接責任關係的,也應在審計結果報告中如實反映,如審計發現的個人挪用、貪污公款嫌疑,委託部門要求查實的情況,民眾舉報事項的審計情況等等。

對於離任經濟責任審計,還需反映資產核實情況,以模清家底。如前任已有資產核實資料的,可進行前後任比較分析。

(三)審計評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一是財政財務收支評價,包括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及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性。二是經濟責任評價,包括任職財政財務收支工作目標及各項經濟指標的完成情況、重大經營決策的合法和效益情況、企業虧損原因分析、執法部門履行職責情況等。三是被審計者個人的遵紀守法情況,但由於審計手段有限,只能針對賬面上反映的資料進行審計和評價。此外,在注意穩健、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對工作取得的重要業績也可適當評價。

為公正評價被審計者的功過是非,在作出審計評價時,應堅持四個原則、劃清四個界限。四個原則是:(1)客觀性原則。經濟責任審計的審計評價應以被審計者所在單位實際發生的經濟事項為依據,不能受主觀意識的支配,對那些未經審計,證據不足或未來的經濟事項不應加以評價。(2)重要性原則。審計評價不能事無巨細,面面俱到,應抓住重大的經濟責任事項進行評價,切中要害。(3)謹慎性原則。充分考慮與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相關的諸多因素,如巨觀經濟環境大氣候、政治及有關部門行政干預等對經濟責任的影響,做到用語恰當,留有餘地。(4)獨立性原則。審計機關應有超脫意識,排除各種干擾,獨立作出評價。四個界限是:劃清主觀責任與客觀責任的界限;劃清直接責任與主管責任的界限;劃清集體責任與個人責任的界限,劃清現任領導責任和前任領導責任的界限。

在責任的確定與劃分方面,需要注意幾個具體情況:一是並非存在的每個問題都要確認領導的責任。有些是具體經辦人員的工作差錯,就無需確認領導的責任。二是不能僅根據問題金額的大小來推斷業績的好壞和責任的大小。如有的鄉鎮負債高,但主要是用於投資建設,以後可能會產生社會、經濟效益;而有的鄉鎮負債低,但主要是消費性的,這就要結合審計查明的其他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公正地評判好壞。三是在鄉鎮經濟責任審計中要注意區分鎮長與書記的責任。對由集體拍板的決定,應通過查閱會議紀要、進行問詢調查來判斷是否是書記的責任。如是,則可在審計結果報告中一併反映。

(四)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1)正在訴訟中,可能對整個情況有重大影響的事項;(2)因審計手段、審計力量、時空因素等限制,無法進一步查實或查無證據的事項;(3)未進行審計的內容或未履行某種審計程式的情況,如被審計單位未提供完整的存貨盤點資料,審計人員無法在此基礎上展開審計抽查盤點;(4)審計發現但尚未查清的一些違法違紀嫌疑或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