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估價相關經濟理論與方法各章講解21

第三十九章 居住區規劃
第一節住區規劃的任務與內容
一、居住區規劃的任務
為城市居民經濟合理的創造一個滿足日常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方便、衛生、安寧和優美的生活環境。
二、居住區規劃的基本內容
主要體現在九個方面。
第二節住區的組成與規模
一、居住區的組成
1.居住區的組成內容
包括建築工程和室外工程。
2.居住區的用地組成
包括居住建用地、公共建築和公用設施用地、道路及廣場用地、綠地及體育場。
二、居住區用地分類及規劃用地指標
1.居住區用地分類
2.居住區規劃用地指標
三、居住區各項用地範圍的確定方法
1.居住區用地範圍的確定
2.住宅用地範圍的確定
3.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範圍的確定
4.底層公共服務設施樓層住宅用地範圍的確定
5.道理用地範圍的確定
6.公共綠地範圍的確定
四、居住區的合理規模
包括人口規模和用地規模,一般以人口規模作為居住區的主要標誌,合理規模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
1.設定居住區級商業、文化、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的經濟性和合理的服務半徑。
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響
3.居住行政管理體質方面的影響。
第三節住區的類型和規劃結構
一、居住區的類型
按建設條件的不同,可以分為新建的居住區和城市舊居住區。按居住區所處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城市居住區和獨立的工礦企業居住區兩類。
二、居住區的規劃結構
基本形式主要有:
1.以居住小區為規劃基本單位來組織居住區。
2.以居住生活單元為基本單位組織居住區
3.以居住生活單元和居住小區為基本單位來組織居住區。
第四節住區規劃
一、居住區規劃的基本要求
(一)使用要求
(二)衛生要求
(三)安全要求
(四)經濟要求
(五)施工要求
(六)美觀要求
二、住宅建築及其用地規劃布置
(一)住宅建築類型的選擇
(二)住宅建築的規劃布置
三、居住區公共建築及其用地的規劃布置
(一)居住區公共建築的內容和指標計算的方法
(二)公共建築的規劃布置
四、居住區道理的規劃布置
(一)居住區道路的功能和分級
(二)居住區道路規劃布置的基本要求
(三)居住區道路系統的基本形式
五、居住區綠地的規劃布置
(一)居住區綠地系統的組成
(二)居住區綠地的規劃布置
第五節住區規劃的技術經濟指標
居住區規劃的技術經濟指標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平均層數
二、居住建築密度
三、居住面積密度
四、居住建築面積密度
五、居住容積率
六、人口淨密度
七、居住建築用地指標
第六節住區綜合造價分析
一、居住區綜合造價概述
1.居住區綜合造價
2.居住區類型
3.居住小區綜合造價計算範圍
4.居住區綜合造價的分析研究
二、居住小區綜合造價項目構成
三、影響居住小區綜合造價代因素
1.土地費用
2.住宅面積標準
3.住宅的進度、層數、層高
4.公共建築
5.室外工程及市政工程
6.居住小區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