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估價相關經濟理論與方法各章講解7

第二節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與一般原則

一、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會計核算對象的確定、會計方法的選擇、會計數據的蒐集等,都以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為依據。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1)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為其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在會計主體前提下,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發生的各項交易或事項為對象,記錄和反映單位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明確會計主體前提,一是可以劃定會計所要處理的各項交易或事項的範圍。二是可以將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與會計主體所有者的經濟活動區分開來。
 (2)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在可預見的將來將延續下去。
企業是否持續經營,在會計原則、會計方法的選擇上有很大的差別。一般情況下,應當假定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明確這個基本前提,會計人員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選擇會計原則和會計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企業都存在破產、清算的風險,如果判斷企業不會持續經營下去,就應當改變會計核算的原則和方法,並在企業財務會計報告中作相應披露。
 (3)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會計主體持續不斷的經濟活動分割為一定的期間。
在會計分期前提下,會計核算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曆起訖日期確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稱為會計中期。
(4)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採用貨幣作為計量單位,記錄、反映會計主體的經營情況。
在貨幣計量前提下,企業的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企業,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報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在境外設立的中國企業向國內報送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二、 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 
為了規範企業的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了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
 (1)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企業提供會計信息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因此,就應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堅持以上原則,就應當在會計核算時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會計工作應當正確運用會計原則和方法,準確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會計信息應當能夠經受驗證,以核實其是否真實。
(2)相關性原則
相關性原則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夠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信息的價值在於其與決策相關,有助於決策。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堅持這一原則,就要求在收集、加工、處理和提供會計信息過程中,充分考慮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3)一貫性原則
一貫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前後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如有必要變更,應當將變更的內容和理由、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以及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說明。
 企業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具有複雜化和多樣化的特點,對於某些交易或事項可以有多種會計核算方法。例如,存貨的領用和發出,可以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個別計價法或後進先出法等確定其實際成本;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可以採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雙倍餘額遞減法等。如果企業在不同的會計期間採用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將不利於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理解,不利於會計信息作用的發揮。
(4)可比性原則
可比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不同的企業可能處於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經濟業務發生於不同時點,為了保證會計信息能夠滿足決策的需要,便於比較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項,就應當採用相同的會計處理方法。
 (5)及時性原則
及時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延後。
會計信息的價值在於幫助所有者或其他方面作出經濟決策,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堅持這一原則,一是要求及時收集會計信息,即在經濟業務發生後,及時收集整理各種原始單據;二是及時處理會計信息,即在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期限內,及時編制出財務會計報告;三是及時傳遞會計信息,即在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時限內,及時將編制出的財務會計報告傳遞給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