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級會計考試《經濟法基礎》重點導讀1(2)

三、經濟法律關係
(一)經濟法律關係的概念
經濟法律關係是指由經濟法律規範規定和調整而形成的權利和義務關係。
(二)經濟法律關係的要素
經濟法律關係由經濟法律關係的主體、經濟法律關係的內容和經濟法律關係的客體三個要素構成。
1.經濟法律關係的主體
(1)經濟法律關係主體的概念
經濟法律關係的參加者,即在經濟法律關係中依法享有經濟權利,承擔經濟義務的人或組織。
(2)經濟法律關係主體的種類
包括:國家機關、經濟組織和社會團體、經濟組織的內部機構和有關人員、個人。
2.經濟法律關係的內容
經濟法律關係主體所享有的經濟權利和承擔的經濟義務。
經濟權利與經濟義務密切聯繫,不可分離。
3.經濟法律關係的客體
(1)經濟法律關係客體的概念
經濟法律關係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來源:
(2)經濟法律關係客體的種類
主要包括:物、非物質財富、行為。
(三)經濟法律關係的發生、變更和消滅
經濟法律關係的發生、變更和消滅要求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有相應的法律規範依據;二是有經濟法主體,這是法律權利與義務的實際承擔者,三是有法律事實出現。法律事實可以分為法律行為和法律事件。 
四、經濟法的實施
(一)經濟法的實施的概念
經濟法的實施,是指經濟法主體實現經濟法的活動。通常包括經濟守法、經濟執法和經濟司法。
(二)違反經濟法的法律責任
1.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的概念
法律責任,指法律關係主體由於違法行為、違約行為或者由於法律規定而應承受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後果。
法律制裁是由特定國家機關對違法者依其所應負的法律責任而實施的強制性懲罰措施。
2.法律責任的種類來源:
(1)民事責任。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2)行政責任。主要指行政處罰。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3)刑事責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