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初級會計實務》講義1(2)

三、會計對象
(1)會計對象的定義: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就是指能用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通常又用價值運動或資金運動來說明的。
(2)資金運動:包括資金投入、資金運用和資金退出。其中又以中間環節資金運用(資金的循環和周轉)作為主要內容
以工業企業為例來說明資金運動

本節總結:考試中出現題目非常少,但要注意其中的幾個內容:
1. 基本職能,尤其是最基本的職能,核算職能的問題
2. 會計對象,以資金運動的方式來表述會計對象

第二節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四大基本前提: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
一、會計主體
定義:又稱會計實體、會計個體,指會計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或組織
特別注意:會計主體和法律主體之間的關係
法律主體一定是會計主體,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如獨資企業
選擇題:下面是會計主體而不是法律主體的是()
a. 股份有限公司來源:
b. 國有獨資企業
c. 有限責任公司
d. 合夥企業,獨資企業
答案:d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與會計分期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
三、會計分期(重點)
定義:是指將一個會計主體持續的經營活動劃分為若干連續的長短相等的期間。
我國規定以公曆的1月1日到12月31日,為一個會計年度。也可分為半年度、季度、月度。
意義:界定了會計信息的時間段落,為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等奠定了理論與事務的基礎。
會計分期的套用:收入、費用的配比問題、期末會計報表的編制。
選擇題:企業會計分期存在的基礎是什麼?
其中列出四個前提:會計主體前提、持續經營前提、貨幣計量前提、會計分期前提。還有法律主體的前提等等。那么答案應該是分期是在持續經營前提下提出的,是對持續經營的一個修訂。
四、貨幣計量,是指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採用貨幣作為計量單位,計量、記錄和報告會計主體的經營活動。
如果以勞動量計量或者以實物量計量,那可能沒法進行核算。
舉一個例子:我們買了30公斤的材料,花費了20個工作日,投入了300元的費用,生產出一種產品,這種產品的成本是多少,那就沒法算。我們要把30公斤的材料,20工時以及費用都折算成貨幣來進行反映,才能知道成本是多少。
另外,還涉及記賬本位幣的問題
記賬本位幣是會計核算中所規定的記賬的幣種。
誤區:記賬本位幣一定是人民幣。
我國規定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並不是說人民幣就是記賬本位幣,也可以選擇某種外幣也作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必須以人民幣來進行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