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級《會計實務》第一章


新教材內容調整部分的介紹:
1.取消了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
2.取消了對現金流量表的要求。
3.取消了對會計報表附註的要求。
建議:最好使用新的教材

本書的內容概括:
一、會計學基礎(第一、二章)經常在客觀題中出現
二、六大要素、三張報表(第三章到第七章) 重點是資產部分(需要聯繫其他內容一起學習)
要求:“點”、“線”、“網”的學習。(前後聯繫)

考試結構
1.客觀題部分。(單選、多選、判斷)
2.主觀題部分。(計算、綜合)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會計概述
一、會計的概念
會計的定義:會計是以貨幣為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1.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
2.職能:反映和監督
3.會計是一種管理活動
會計的分類: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
財務會計:向企業外部關係人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等信息。
外部關係人:投資人、債權人、財政部門、稅務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等
管理會計:向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進行經營規劃、經營管理、預測決策所需相關信息。
二、會計的職能
1.會計核算(最基本的職能):它是指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等環節,對特定對象的經濟活動進行記賬、算賬、報賬,為各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的功能。
會計核算的各個要素大都是圍繞這四個環節進行的。例如:
企業購入一台機器設備,在滿足一定的條件下,首先確認它為一項固定資產;考慮成本、費用的支出進行計量;並在賬簿中記錄;最後反映在會計報表中進行報告。
2.會計監督。也稱為會計控制職能,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對特定對象經濟業務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
兩者之間的關係:會計核算是會計監督的基礎,監督是會計核算質量的保障。
三、會計的對象
定義:會計所核算和監督的內容。凡是能用貨幣表現的各種經濟活動都是會計的對象。
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通常又稱為價值運動或資金運動。
資金運動包括各特定對象的資金投入、資金運用和資金退出等過程。
1.資金的投入來自兩個方面:(1)所有者投來的資金,形成所有者權益;(2)債權人投入的資金,形成債權人權益(負債)。
2.資金的運用(即資金的循環、周轉)。
例如:工業企業籌集到資金後,用於夠買原材料、固定資產,形成一種資金的占用(表現為儲備資金);原材料投入生產,形成在產品(表現為生產資金);完工後作為完工產品(表現為成品資金);銷售後沒有收回款項的部分形成結算資金。
資金的循環:貨幣資金——儲備資金——生產資金——成品資金——結算資金——貨幣資金
3.資金的退出。包括:償還債務、向投資者分配利潤、向國家繳納稅金等。
資金運動呈現出顯著的運動狀態,同時也具有某一時點上的相對靜止狀態。
在每一個時點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在靜止的狀態下,資金的來源=資金的運用(資金占用)

第二節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四項。
一、會計主體,是指會計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或組織。(規範會計核算的空間範圍)
區分單位的所有者個人的活動與單位的活動,單位的所有者並不是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的關係:
會計主體並非完全對等於法律主體,法律主體一定是會計主體,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例如:1.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具有法律主體的資格,但它卻是一個會計主體。
2.集團公司不一定是一個法律主體,但卻是一個會計主體。
二、持續經營,是指會計主體的經營活動在可預見的將來延續下去。(時間範圍的假設)
在此假設的前提下,企業才可以正常的進行核算。
三、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會計主體持續的經營活動劃分為若干連續的長短相等的期間。(對時間假設的修訂)
我國規定以公曆的1月1日到12月31日,為一個會計年度。也可分為半年度、季度、月度。
意義:界定了會計信息的時間段落,為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等奠定了理論與事務的基礎。
會計分期的套用:收入、費用的配比問題、期末會計報表的編制。
四、貨幣計量,是指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採用貨幣作為計量單位,計量、記錄和報告會計主體的經營活動。
記賬本位幣是會計核算中所規定的記賬的幣種。
誤區:記賬本位幣一定是人民幣。
我國規定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也可以選擇某種外幣也作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

第三節 會計要素與會計等式
會計要素實際是會計核算對象的具體化。
資金運動具有顯著運動狀態和相對靜止狀態。
運動狀態指資金不斷在“貨幣資金——儲備資金——生產資金——成品資金——結算資金——貨幣資金”中循環。
靜止狀態指資金的來源等與資金占用的情況。
反映企業會計要素的兩方面的內容:
1.反映企業靜止的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2.反映企業運動狀態的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包括:收入、費用、利潤)
一、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要素:(靜態、時點)
1.資產:是指由於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1)資產必須是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而不是預期的資產。
例如:購貨約定,不是資產。
(2)擁有或控制。
例如:融資租賃租入的設備(滿足控制),屬於資產。
例1、下列各項應該作為企業的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予以列式的是(ab)
a.企業自己購買的設備 
b.企業融資租賃的設備 
c. 企業經營租入的設備 
(3)能夠直接或間接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流入現金或現金等價物)
例如,企業生產某產品的成本為20元,售價為20元時,20元都作為資產反映;
如果售價為15元時,作為資產反映的數額只能是15元。(只能給企業帶來15元的經濟利益),
跌價的部分作為費用反映。
2.負債:是指由於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利益的流出可以是多種形式,並不一定需要流出現金。可以採用其他資產進行償還、為對方提供勞務、提供產品等等。
還可以將負債轉化為所有者權益來了結現有的負債,但最終都會導致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出。
負債的分類:按流動性的不同,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
3.所有者權益:是指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所享有的經濟利益,其金額為資產減去負債後的餘額。
所有者權益的特徵:
(1)無歸還期,除非發生減資、清算或分配現金股利,企業不需要償還所有者權益;
(2)企業清算時,只有在清償所有的負債後,所有者權益才返還給所有者;
(3)所有者憑藉所有者權益能夠參與企業利潤的分配。
所有者權益包括實收資本(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三者關係: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資金占用=資金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