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級《會計實務》第二章



第2章會計核算基礎


主要講述會計核算的基本知識。涉及到:如何開設賬戶、設定會計科目、複式記賬法中的借貸記賬法的套用、填制或取得會計憑證、填制登記賬戶、進行財產清查等等內容。
第一節 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與一般要求
一、會計核算的內容是資金運動,包括資金的投入、資金的循環與周轉、資金的退出三個階段。
1.企業籌集權益性資本金和債權性資金是資金的投入過程;
2.利用籌集來的資金購買材料、加工生產為產品、進行銷售,使資金不斷的循環周轉
(“貨幣資金”--“儲備資金”--“生產資金”--“成品資金”--“結算資金”--“貨幣資金”)
3.資金的退出是指償還債務、分配利潤、上繳稅金等 
具體來說,會計核算的內容涉及到經濟業務和經濟事項。
經濟業務又稱經濟交易,是指企業與其他單位和個人之間發生的各種經濟利益的交換。如購買材料、生產產品、銷售商品等。
具體包括:
1.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款項是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資金。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
有價證券包括股票、債券、國債等。
2.財產物資的收發、增減和使用。例如,對購買來的原材料進行生產加工和銷售。
3.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債權是企業收取款項的權利。(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
債務是過去交易事項所形成的現實義務,該項義務預期會帶來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出。(應付賬款、預收賬款、其他應付款)
4.資本的增減
資本是投資者為了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而投入的資金。(“所有者權益”)
5.收入、支出、費用、成本 
收入是由於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費用是由於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支出是實際發生的各項開支、損失。
成本是歸集到某一受益對象上的費用。例如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各種料、工、費為“成本”。
6.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財務成果是一定期間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在財務上取得的成果,具體表現為盈利或虧損。
二、會計核算的要求 (18頁)
1.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要求,……(7個基本方法)
2.依法設定會計賬簿
3.建立檔案
4.使用電子計算機核算的,也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5.會計記錄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可同時使用其他另一種文字)
第二節 會計科目和賬戶
一、會計科目
會計科目是對會計要素的進一步的分類。
會計科目按其詳細程度和統馭關係不同,分為總分類科目和明細分類科目。
會計科目的意義:(1)是複式記賬的基礎。(2)是編制記賬憑證的基礎。(3)為成本計算與財產清查提供了前提條件。(4)為編制會計報表提供了方便。
會計科目設定的原則:合法性、相關性、實用性
常用的會計科目分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成本、損益五類。
注意分清各類的具體科目。(不能簡單的以名稱劃分)例如,“主營業務成本”為損益類;“製造費用”為成本類;“待攤費用”為資產;“預提費用”為負債。
二、賬戶
賬戶是根據會計科目設定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結構,用於反映會計要素增減變動情況及其結果的載體。
會計科目相當於賬戶的名字;賬戶相當於會計科目的實體結構。
賬戶的分類和科目的分類相同。
賬戶的四個基本要素:期末餘額=期初餘額+本期增加發生額-本期減少發生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