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初級會計實務講義第六章第四節

(四)所得稅問題 
提醒:在影響利潤因素中,考生往往忽略所得稅的問題。 
1.所得稅的計算 
所得稅影響企業的淨利潤,是在稅前會計利潤(利潤總額)基礎上加減一些調整項目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然後應納稅所得額乘以適用稅率得出的。 
這兒講的很簡單,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與所得稅費用相等,這就是初級職稱要求掌握的應付稅款法。實際上所得稅處理不僅僅包括應付稅款法,還包括納稅影響會計法。 
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與所得稅費用並不一定相等,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是按稅法計算的,所得稅費用是按會計制度來計算的,兩者差額通過“遞延稅款”來處理。 
注意:掌握應付稅款法、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的計算。 
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在初級經濟法中也講過具體的加減事項。 
比如:國債利息是不納稅的,但國債利息作為投資收益,投資收益構成企業利潤總額,則在計算所得稅時應扣減國債利息。 
按稅法要求計算計稅工資,超過標準的部分要納所得稅,實際上企業發放的工資都計入企業的成本費用,因此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將超標的工資加上。 
除此之外,還有稅收滯納金、罰款等等都計入企業損失費用,但它們是要交所得稅的。 
注意:結合稅法的內容進行學習。 
例題:企業2002年度利潤總額是1000萬元,包括本年收到的國債利息10萬,全年計稅工資總額400萬,實際發放工資350萬,稅率33%,2002年所得稅費用是() 
【解析】先計算出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1000萬元-國債利息10萬 
應交所得稅=(1000-10)×33%=326.7(萬元),應交所得稅就是所得稅費用。 
將題改編:全年計稅工資是400萬元,實際發放工資是450萬元,則應調整超過標準的50萬元,即將應納稅所得額調增。因為如果將450萬都計入企業成本費用,則企業利潤將會減少,但按規定超過的50萬要納所得稅,所以在會計利潤基礎上加上50萬元。 
2.所得稅的會計處理 
◆計算所得稅時,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期末將所得稅轉入本年利潤,所得稅賬戶期末無餘額。 
2004年考題:某工業企業2003年度主營業務利潤為500萬元,主營業務收入為4000萬元,其他業務利潤為10萬元,財務費用為10萬元,營業外收入為20萬元,營業外支出為10萬元,所得稅稅率為33%。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該企業2003年度的淨利潤應為( )萬元。
(2004年) 
a、335 
b、341.7 
c、345 
d、348.4 
【答案】b 
【解析】淨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該企業2003年淨利潤應=(500+10-10+20-10)×(1-33%)=341.7(元)。 
2001年考題: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其銷售的產品為應納增值稅產品,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產品銷售價款中均不含增值稅額。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產品銷售成本按經濟業務逐項結轉。 2000年度,甲公司發生如下經濟業務事項: 
要求:根據上述業務,編制甲公司2000年度經濟業務事項的會計分錄("應交稅金"和"利潤分配"科目要求寫出明細科目)。 
(1)銷售a產品一批,產品銷售價款為800000元,產品銷售成本為350000元。產品已經發出,並開具了增值稅專用發票,同時向銀行辦妥了托收手續。 
確認收入: 
借:應收賬款 936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8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36000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350000
 貸:庫存商品 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