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初級會計實務答疑(2)

 【問題】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的區別? 

【解答】按照我國目前的稅法,增值稅實行價稅分離、價外計征。在應交增值稅會計核算單位上分為一般納稅企業和小規模納稅企業分別核算。 

一般納稅企業的會計處理主要特點有:在購進階段,會計處理上就實行價與稅的分離,價與稅的分離的依據為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稅額和價款,其中之一價款部分計入購入貨物的成本,增值稅額部分計入進項稅額;在銷售階段,銷售價格中不再含稅,如果定價時含稅,應還原為不含稅價格作為銷售收入,向購買方收取的增值稅作為銷項稅額。 

小規模納稅人的認定標準: 

小規模納稅人是指年銷售額在規定標準以下,並且會計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規定報送有關稅務資料的增值納稅人。自負盈虧會計核算不健全是指不能正確核算增值的銷項稅額、進項稅額。小規模納稅企業的特點是:專用發票;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只能開具普通發票,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輸出,實行簡易辦法按規定的徵收率(6%,4%等)計算應納稅額,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上述公式中,銷售額不包括應納稅額。若企業採用銷售額和應納稅額合併定價方法的,按以下公式計算銷售額: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徵收率) 

根據上述小規模納稅企業的特點,其會計處理上的規定如下: 

(1)規模納稅企業購入貨物無論是否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其應支付的增值稅額均不計入進項稅額,不得由銷項稅額抵扣,而計入購入貨物的成本。相應地,其他企業從小規模納稅企業購入貨物支付的增值稅額,如果說不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也不能作為進項稅額抵扣,而應計入購入貨物的成本。 

(2)小規模納稅企業的銷售收入按不含稅價格計算。 

(3)小規模納稅企業仍然使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核算,但不需要在"應交增值"科目中設定專欄。 

【問題】對包裝物、原材料、存貨所發生的合理損耗(包括哪些項)?非常損失(包括哪些項)及盤盈、盤虧怎樣在進行賬務處理? 

前者屬於企業在購買時暫時墊付的資金,是在投資時所取得的一項債權,應在實際收到時沖減已記錄的應收股利和應收利息; 
關於後者,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短期投資持有期間所獲得的現金股利或利息,除取得時已計入應收項目的現金股利和利息外,在實際收到時應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短期投資的賬面價值.這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企業本年度購入的短期投資所獲得的現金股利或利息,通常是由被投資單位上年度實現利潤的分配,屬於投資前被投資單位所產生利潤的分配,不屬於本期投資所得,應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初始投資成本;  來源:

第二,短期投資持有期間較短,只有處置時發生的損益,才是該項投資所產生的真正損益.【問題】商業匯票是分為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問題:銀行承兌匯票與銀行匯票是兩個概念吧?有什麼區別呢?【解答】銀行匯票是企業申請,銀行出票,銀行代其付款(銀行要看企業賬戶中有沒有足夠的資金) ,如果企業賬戶資金不足支付,那么銀行不替它支付,而銀行承兌匯票,是銀行出票的,銀行在企業無法支付的時候,銀行要先行付款,然後再向付款人收取款項的,所以這兩者的責任風險不同.【問題】在資金的循環與周轉中提到了上交稅金,但是在資金的退出中也提到了稅金的上交,不知該如何理解,到底該把它歸屬於哪一類? 

【解答】企業交納的稅金有多種,如果企業交納的稅金是要計入產品成本中去的,(不允許抵扣的增值稅,購買固定資產所交納的各種稅金等)那么就不會退出企業而會隨同產品銷售出去又將形成收入的回流,成為企業的資金循環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如果企業交納的稅金是徹底流出企業(比如所得稅)它不會再為企業帶來任何的資金流入,則就會退出企業.【問題】b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是對外提供勞務,1998年12月31日編制產負債表時,由於n工程受某些因素的影響,對其交易的結果不能可靠預計,亦不能採用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該工程已經發生的成本為300萬元,應結轉的成本為300萬元。()  來源:

正確答案:×【解答】對交易的結果不能可靠計量,不能採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將發生的成本結轉。本題中錯在最後一句"應結轉的成本",題目中這樣說明指的是結轉為成本,而該題的情況是不能結轉為成本的,只能將發生的費用計入勞務成本科目中,不能轉入生產成本,即不能確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