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會考前輔導第十二章票據法律制度(8)

 五、涉外票據的法律適用

(一)涉外票據的概念

涉外票據是指出票、背書、承兌、保證、付款等行為中,既有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又有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票據。《票據法》對涉外票據涉外因素的規定,主要是從行為角度加以認定的,即出票、背書、承兌、保證、付款等行為中,只要有一項發生在境外,就被認定為是涉外票據。

(二)《票據法》與有關國際條約、國際慣例的關係

國際條約是指國家之間締結的,確定其相互關係中權利和義務的一種國際書面協定。根據國際法優於國內法的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聲明保留的條款仍然適用國內法。

國際慣例是指在國際經濟交往中所形成的被普遍認可並具有一定約束力的習慣和慣例。我國《票據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國際慣例。

(三)涉外票據的法律適用

六、法律責任

(一)票欺詐行為的法律責任

《票據法》規定有以下7種票據欺詐行為:(1)偽造、變造票據;(2)故意使用偽造、變造的票據;(3)簽發空頭支票或者故意簽發與其預留的本名簽名式樣或者印簽不符的支票、騙取財物。(4)簽發無可靠資金來源的匯票、本票.騙取資金;(5)匯票、本票的出票人在出票時作虛假記載,騙取財物;(6)冒用他人的票據,或者故意使用過期或者作廢的票據.騙取財物;(7)付款人同出票人、持票人惡意串通,實施前六項所列行為之一。

(二)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的法律責任

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在票據業務中玩忽職守,對違反票據法規定的票據予以承兌、付款或者保證的,給予處分;造成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損失的,由該金融機構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承擔賠償責任。處分包括由單位給予該人員警告、記過、撤職、開除公職等行政處分;刑事責任,根據《刑法》規定,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賠償責任是指由金融機構和直接責任人員承擔的連帶責任。

(三)付款人故意壓票,拖延支付的法律責任

付款人故意壓票,拖延支付的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

關於民事責任,票據的付款人故意壓票、拖延支付,給持票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