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會計師考前輔導第十三章會計法(4)

 (二)財政等有關部門對單位會計工作的監督

(1)財政部門對各單位會計工作的監督

1、監督各單位是否依法設定會計賬簿。

2、監督各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

3、監督各單位的會計核算是否符合《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a、各單位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b、各單位進行會計核算必須以公曆年制為會計年度,即時自公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c、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外國貨幣為主的單位,也可以選定某種外國貨幣一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報的會計報表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

d、各單位的會計資料必須符合法規和制度的要求,會計記錄必須如實反映經濟業務的實際情況,會計記錄的文字表述和數字計算必須準確可靠,發生的一切經濟業務都必須進行會計核算。

e、各單位辦理會計法規定的事項,必須填制或者取得原始憑證,並及時送交會計機構。會計機構必須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並根據經過審核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

f、各單位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根據賬簿記錄編制會計報表,報送財政部門和有關部門。

g、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檔案,妥善保管。

4、監督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備從業資格。

(2)其他部門對各單位會計工作的監督

1、審計部門對各單位會計工作的監督。根據我國《憲法》和《審計法》的規定,國務院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審計機關。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的財政收支,國有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以及其他依照審計法規定應當接受審計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應依照《審計法》的規定接受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在會計監督工作中的許可權包括:

a、有權要求被審計單位按照規定報送預算或者財務收支計畫、預算執行情況、決算、財務報告,社會審計機構出具的審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拖延、謊報。

b、在進行審計時,有權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和資產,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

c、進行審計時,有權就審計事項的有關問題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並取得有關證明材料。

d、對被審計單位正在進行的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有權予以制止;制止無效的,經縣級以上審計機關負責人批准,通知財政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暫停撥付與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直接有關的款項,已經撥付的,暫停使用。採取該項措施不得影響被審計單位合法的業務活動和生產經營活動。

e、審計機關認為被審計單位所執行的上級主管部門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規定與法律、行政法規相牴觸的,應當建議有關主管部門糾正;有關主管部門不予糾正的,審計機關應當提請有權處理的機關依法處理。

f、審計機關可以向政府有關部門通報或者向社會公布審計結果。審計機關通報或者公布審計結果,應當依法保守國家秘密和被審計單位的商業秘密,遵守國務院的有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