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位考生對CPA《財務成本管理》考試體會

1、自救是最好的方法
2、今年考題出得不好,比較偏,不利於考察考生的能力。
3、今年的題出乎意料,誰都不能相信,只有靠自己
4、感覺題目出得不是很難,但是比較怪
5、我希望出題不要太難,不要太不意思,畢竟我們考的不容易呀
6、感覺複習的挺好,但應試能力很差
7、去年我考了57分,今年過關應該沒問題,
8、我感覺學得很好了,但考試卻不如意.我認為這就是中國典型的應試教育的弊端.一次考試就代表了你一年甚至多年的努力,很不公平.
9、付出過,但沒有收穫,但我會繼續付出,直到收穫。
10、我認為今年的題目比較偏,至少綜合題第一題的考點不值15分,而且我考前做了相當數量的模擬題 但是考試的時候還是感覺做題沒有著力點,我認為我做過的很多題都比考題更能考察學生的能力!
11、出好題,出典型題,不要考偏
12、應取消判斷題題型。
13、我覺的注會中的財管,考到了一定的深度,很多結論性的東西考生理解的不透
14、多做題目。
15、財務管理涉及的公式太多了,老師講課時太注重對公式的推導,弄得我分不清哪個才是量重要的。對公式有什麼好的記憶技巧嗎?請推廣。
16、我已經是第三次考這門課了,我認為我複習的相當好,可沒想到考砸了,真的無法用什麼樣詞來形容自己的心情
17、靈活運用
18、我認為今年的客觀題出題質量比較高,需要對有關知識的理解比較透徹,計算題出得稍過簡單淺顯,希望不要放低考核標準,對關鍵知識理解不透、掌握不夠的註冊會計師難以勝任,寧缺勿濫!
19、今年的考試出的實在沒有水平,不知道考官是怎么想的。
20、主要是加快答題速度和答題的正確率,平時多練習,多做題目.
21、看三遍書,聽兩遍課,做100道典型題(基本能涵蓋重要知識點)。考前抓住兩點,看書和研究典型題,包括歷年考題,本人認為近三年即可,要求舉一反三,題不在多,在精。
22、關於財管,書本看透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把題目做熟,否則免談!
23、我感覺今年考試題目出的有點偏。
24、知識重在掌握,如果今年不能通過,我認為是自己掌握的還不夠,還達不到一個cpa的從業要求,我會更努力證明自己。
25、教材學的還可以,靠試答題偏
26、輔導班應提升高度,讓考生從一定的高度去複習。而且要讓考生知道該教材內容的出處,比如會計來自於會計準則,稅法來自於稅收法規,審計來自於審計準則……,而財務管理來自於什麼理論和國外翻譯的教材。否則財務管理的考試教材總是斷章取義的從別人教材里抄襲。而考試時卻把考生當專家。不了解該理論的全部,考生怎么可能考好。而考試指定教材編得真是很差,不完全!不是系統整體的理論。
27、本門課程學習不難,但是考試很難,需要老師講解思路。
28、多看書,多做題。如今年沒把握,現在就該看書了。
29、考試題難度可以超出書本,但應相應規範,尤其不要搞文字遊戲,讓學生猜謎,考試的內容不要超綱,既然結合實際,結合會計,就應該符合相關處理原則,統一口徑,不要說什麼會計與財管角度不同,若不同,就在試題上闡明要求和處理方法,明確假設
  30、深入教材了解、掌握原則、概念,尤其是對未考過的綜合類題型,要充分學好教材的內容,同時須掌握一般其他科目內容。
31、多做習題,即使會做也要寫一遍,就會發現掌握不牢固的地方。
32、財管的綜合題的提問方式能不能人性化點?一個15分的大題,只有寥寥三問,一步錯就步步錯,稅法考試的綜合題都分成十幾個小點。今年批卷是能不能對只列綜合式的學生網開一面?
33、考題太偏了,如成本居然出了15分的大題。
34、財管考試似乎在玩文字遊戲,很多文字在課本上及習題上從未見過,在工作中也未見過。如有個計算題是計算經濟訂貨量公式中的k、kc
35、出題過於迴避熱點問題,主觀題純粹的計算,毫無意義
36、希望減少考題量
37、注會考試使我們眾多考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精力,考試雖然能學到一點知識,但經常變化的理論教材和不切實際工作的想像中的考試題目,使我們為了考試頁考試,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用於學習和考試,而使眾多考生得到的結果常常是一個60分以下的分數,使眾多考生花半年時間備考,還沒休息幾個月,出來的不理想結果使人心灰意冷,極度沒有自信,極度痛苦.這種考試浪費了眾多考生的青春和時間,便他們在學習考試過程中不能有更好的時間和全心全意的壯志投入到工作中,浪費的每個考生的時間和國家的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