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進入鄉村財務審計

五年前,陝西寶雞九章會計師事務所(下稱“寶雞九章”)受隴縣王馬咀村村民的委託對該村1995~2000年財務收支進行了審計,基本查清了當地村民強烈反映的村幹部假公濟私、侵占集體財產等問題。

當時,寶雞九章只是被動地接受了這樣一項業務。如今,cpa(註冊會計師)業務進入農村財務公開和民主理財卻已經成為學界和業界探討的新方向。

近日,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下稱“中注協”)發布了一份“註冊會計師業務在農村財務公開與民主理財中的擴展”的行業發展研究報告,對cpa業務延伸到農村財務公開與民主理財提出了很多構想。然而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cpa業務在農村大規模推廣還面臨重重障礙,真正解決好農村財務公開這一涉及農村基層民主的核心問題尚需做很多基礎性工作。

農村財務公開亟待新監督機制

“這是一份前瞻性的研究報告。”這份報告的執筆人之一、原財政部農業司司長丁學東說。他在報告中指出,cpa業務進入農村,參與對農村財務公開、民主理財效果的檢驗和監督,既有其可行性,也有其必要性。

近幾年來,全國各地農村以《村集體經濟財務公開暫行規定》及各省、市、縣鄉頒布的村集體經濟財務公開規定為基礎,在財務公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對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然而,上述報告中也指出,農村財務公開的實踐效果並不是完全令人滿意,村級財務公開與民主理財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有些農村會計人員更換較為頻繁,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一些地方財會業務操作不規範,賬目記載混亂,甚至不記賬,嚴重影響了財務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行;有些農村公開的賬目不真實,而且地方民眾參與監督的程度不高,民主理財小組還沒有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個別移民村財務公開工作尚未啟動。

由此,對農村財務公開進行監督必不可少。據該報告的另一位執筆人、財政部科學研究所的博士王志雄介紹,目前農村審計有三種模式,一是鄉鎮經管站(或其內設審計部門)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進行審計,二是鄉鎮政府內單獨設定審計機構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進行審計,三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

王志雄在調研中發現,前兩種審計模式最大的局限性在於,審計機構是受鄉鎮政府領導的,缺乏獨立性和強制力,而且得出的審計報告一般都不會向村民公布,多用於衡量農村政府的績效,個別情況下用於處理糾紛。

鑒於以上現狀,報告中呼籲,對農村集體經濟進行審計可以嘗試引進新的監督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