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師考試稅收相關法律筆記第二章第一節

第一節行政主體概述
一、行政主體的概念及特徵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作出影響行政相對利義務的行政行為,並能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社會組織。
行政主體的特徵(重點):
1.行政主體是社會組織
但並不是所有的社會組織都能成為行政主體。只有在法定條件下,某個社會組織才有可能成為行政主體。任何個人,包括國家公務員,都不能成為行政主體。
2.行政主體享有行政權力的組織
是否享有行政權力,是決定某個社會組織能否成為行政主體的先決條件。
在我國,國家行政機關通過憲法和法律賦予而享有行政權,可以成為行政主體。一定的行政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經法律、法規授權,也可以成為行政主體。總之,行政主體只能是國家行政機關和接受授權的組織。
3.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
行政機關的內部工作機構,在一般情況下不能成為行政主體。受委託的組織只是行為主體,而不是行政主體,其實施行政行為,只能以委託機關的名義,而不能以自己的名義實施。
4.行政主體是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的組織
能否獨立承擔法律責任,是判斷行政機關及其他組織是否能為行政主體的關鍵條件。
要成為行政主體,必須是享有行政權,並以自己的名義去實施行政權,同時還必須能夠獨立參加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活動,獨立承擔因實施行政權而產生的法律責任。有關國家行政權委託給組織行使時,受委託的組織雖然也行使國家行政權,但由於該權力的行使只能以委託機關的名義進行,其所為的一切行為的法律後果,均歸屬於委託機關,因此,接受委託的組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在行政法律關係中不能成為行政主體。
總之,國家行政機關是最主要的行政主體,但並非所有的行政機關都能成為行政主體。行政機關只有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成為行政主體。因此,某個政府機構可能是行政機關,但並不一定就是行政主體。
需注意的是,享有行政權的行政機關和其他社會組織,並不是在一切場合都以行政主體的身份出現,只有在國家行政管理活動中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並能獨立承擔由此而產生的法律責任時才是行政主體。也就是說,行政機關在從事民事活動時,其他社會組織在行使內部管理權時或從事民事活動時,不是行政主體。
(二)確立行政主體概念的意義(了解)
1、 依法行政的需要
2、 確定行政行為的效力的需要
3、 確定行政訴訟被告的需要。
4、 保證行政管理活動連續性、統一性的需要。
二、行政主體的行政職權
(一)行政職權的概念和特徵
行政職權是國家行政權的轉化形式,是行政主體實施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資格及權能。一般分為固有職權和授予職權兩大類。固有職權以行政主體的設立而產生,並隨行政主體的消滅而消滅。授予職權來自於法律、法規或有權機關的授權行為。授予職權既可因法律、法規的修改、廢止或授權機關撤回授權而消滅,也可因被授權組織的消滅而消滅。
行政職權作為行政的法律表現形式,除了具有權力的一般屬性,如強制性、命令性、執行性等以外,還具有以下特徵:
1.公益性。
2.優益性。為了有效地維護公共利益,法律往往要賦予行政主體有效行使行政職權的保障條件,包括職務上的優先權和物質上的受益權。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時依法享有的優先權和受益權,又稱為行政優益權。職務上的優益條件屬行政優先權,物質上的優益條件屬行政受益權。
行政優益權不屬於行政職權。
3.支配性。
行政職權一經行使,在沒有被國家有權機關撤銷之前,即使違法或不當,也被推定為有效,行政相對人必須遵守執行。
在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期間,只要沒有法律上的特別規定,原則上不停止該行政行為的執行。
4.不可自由處分性。不可自由處分性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不得隨意轉移。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未經法律許可一般不得隨意轉移。只有符合法定條件,行政職權才能轉移,如授權和委託。二是不得隨意放棄或拋棄。行政職權行使過程也就是行政職責履行過程。放棄職權就意味著放棄職責,屬於違法失職。
(二)、行政職權的內容
1、 行政立法權
行政立法權指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主體有制定和發布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及其他規範性檔案的權力。享有行政立法權的行政主體有: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委、國務院直屬機構(算不算?它有規章的制定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准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某些經濟特區的市人民政府。
2、 行政決策權
3、行政決定權,主要限於自由裁量事宜,具體表現為行政確認權、行政獎勵權、行政處分權、行政物質幫助權、行政指導權和行政契約權等。
4、行政許可權
5、 行政命令權
6、行政執行權:行政主體行使行政執行權,必須是對法律、法規和規章或者有關上級部門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作出的決定和命令的具體執行。未經法律規範允許或者無法定依據的行政權,是不能存在的,因而也是不得行使的。
7、 行政檢查權
8、 行政強制權:此權的行使必須有法律依據並嚴格按照法律規定進行。
9、行政處罰權:行政主體可實施:財產罰,訓誡罰,行為罰和人身罰,沒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主體或其他組織,都不能作出有關行政處罰的決定,不能實施行政處罰。
9、 行政司法權。即行政主體作為第三人,對一定的行政糾紛和民事糾紛進行裁判處理的權力包括:行政複議權能,行政調解權,行政仲裁權和行政裁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