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房地產估價師執業資格考試筆記9

9、建築物折舊的求取方法:
⑴年限法。①自然壽命和經濟壽命。建築物的自然壽命是指建築從建成之日起到不堪使用時的年數;後者是指建築物從建成之日起預期產生的收入大於運營費用的持續年數。②實際經過年數和有效經過年數。實際經過年數是指建築物建成之日起到估價時點時的日曆年數;有效經過年數可能短於也可能長於實際經過年數。在成本法求取折舊時,建築物的壽命應為經濟壽命,經過年數應為有效經過年數,剩餘壽命應為剩餘經濟壽命。
⑵實際觀察法。注重建築物的實際損耗程度。建築物的損耗分可修復的損耗和不可修復的損耗。當修復所需的費用小於或等於修復後房地產價值的增加額的,為可修復部分。其折舊額為其修復費用;對於不可修復部分,再將其分為短壽命項目和長壽命項目,然後採用年限法或面新折扣法分別計算其折舊額,最後將修復費用、短壽命項目的折舊額、長壽命的折舊額相加,即得到建築物的折舊總額。
⑶成新折扣法。適用於同時需要對大量建築物進行估價的場合,尤其是進行建築物現值調查。
⑷折舊方法的綜合運用。常以年限法為基礎計算折舊,然後根據實地觀察法進行修正。p163
10、估價中確定建築物耐用年限與折舊,遇有下列情況時:
①建築物的建設期不計入耐用年限,即建築物的耐用年限應從建築物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計。
②建築物耐用年限短於土地使用年限時,應按建築物耐用年限計算折舊。
③建築物耐用年限長於土地使用年限時,應按土地使用權年限計算折舊。
④建築物出現於補辦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之前,其耐用年限早於土地使用權年限而結束時,應按建築物耐用年限計算折舊。
⑤建築物出現於補辦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之前,其耐用年限晚於土地使用權年限而結束時,應按建築物已使用年限加上土地使用權剩餘年限計算折舊。
11、現行商品房價格構成:
⑴商品住宅價格構成:①成本:征地費及拆遷補償安置費、勘察設計及前期工程費、住宅建築、安裝工程費、住宅小區基礎設施建設費和住宅小區級非營業性配套公共建築的建設費、管理費、貸款利息。②利潤;③稅金;④地段差價。不計入商品住宅價格的費用:非住宅小區級的公共建築的建設費用、住宅小區內的營業性用房和設施費。
⑵經濟適用住房價格的構成:①征地費及拆遷補償安置費;②勘察設計及前期工程費;③建築安裝工程費;④住宅小區基礎設施建設費(含小區非營業性配套公建費);⑤管理費(以上4項之和的1%—3%);⑥貸款利息;⑦稅金;⑧利潤(3%以下)。
⑶農地徵用費的構成:①土地補償費(6—10倍/畝);②安置補助費(4—6倍/人);③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④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城市郊區菜地);⑤耕地開墾費(占用耕地);⑥耕地占用稅(占用耕地);⑦征地管理費;⑧其它。
⑷城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費構成:①被拆遷房屋及附屬物的補償;②搬遷補助費;③臨時安置補助費或周轉房費;④拆遷非住宅房屋造成停產、停業的補償費;⑤拆遷服務費;⑥拆遷管理費;政府規定的其他有關稅費。
12、現行房屋折舊制度及房屋完損等級評定標準:
①折舊制度:4類7等:各種結構房屋殘值率一般為:a鋼筋砼結構0;b磚混一等2%;c磚混二等2%;d磚木一等6%;e磚木二等4%;f磚木三等3%;g簡易結構0。
②完損等級:根據房屋的結構、裝修、設備的完好、損壞程度分為:a 完好房,十、九、八成;b基本完好房,七、六成;c一般損壞房,五、四成;d 嚴重損壞房及危險房,三成以下。
******13、方法套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⑴土地取得成本包括購地款和有關稅費;⑵土地開發成本的計算依據及取值是否正確,注意客觀成本和實際成本的區別。⑶利息計算是否正確,注意利息率、計息周期,資金以何種方式投入,需要計息的項目(土地取得費,包括為購地而支付的稅費,開發成本、管理費用);⑷利潤的計算是否正確,利潤率的確定是否有充分的依據,利潤率的計算基數與利潤是否對應。⑸折舊方法的選用、折舊計算是否正確。注意經濟壽命和自然壽命、有效經過年數和實際經過年數的區別,建築物折舊年限的確定;⑹銷售稅費的計算是否有誤,其計算基數應該是銷售收入;⑺模型的選用是否正確,各種模型所對應的開發程度,以及考慮的項目是否齊全;⑻計算是否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