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註冊會計師執業準則的六大亮點

一.鑑證業務基本準則

鑑證業務基本準則是審計準則、審閱準則和其他鑑證業務準則的總綱。鑑證業務是指註冊會計師對鑑證對象信息提出結論,以增強除責任方之外的預期使用者對鑑證對象信息信任程度的業務。鑑證業務按鑑證對象分為責任方認定和直接報告業務,按鑑證業務的保證程度分為合理保證和有限保證。比如財務報表審計,就是對財務報表發表意見,以增強財務報表可信程度的鑑證業務。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進行確認、計量和列報而形成的財務報表(鑑證對象信息)即為責任方的認定。註冊會計師在審計報告中對歷史財務信息提供高水平保證,這種業務就屬於合理保證業務。

鑑證業務基本準則還規範了鑑證業務的三方關係、鑑證對象、標準、證據和鑑證報告等鑑證要素。這些要素構成一個完整的“鑑證鏈”。

鑑證業務基本準則類似於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概念框架”,之所以將其確立為基本準則,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的法律體系屬於成文法,不屬於準則體系組成部分的“概念框架”,如果與法律體系不合,就沒有法律效力;另一方面基本準則不僅指導具體準則的制定,對具體準則起統馭作用,還具有“執行力”,註冊會計師如果從事涉及會計、審計、稅務或其他事項的鑑證業務,除有特定要求者外,應當參照本準則辦理。可以說,鑑證業務基本準則是鑑證業務的理論概括和高度提煉,成為審計準則、審閱準則和其他鑑證業務準則的基石。

二.一般原則與責任

——強調了職業懷疑態度。在計畫和實施審計工作時,註冊會計師應當保持職業謹慎態度,充分考慮可能存在導致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的情形。

——釐清了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取決於重大錯報風險與檢查風險。註冊會計師應當實施審計程式,評估重大錯報風險,並根據評估結果設計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式,以控制檢查風險。

——區分了確定重大錯報的“兩個層次”。在設計審計程式以確定財務報表整體是否存在重大錯報時,註冊會計師應當從財務報表層次和各類交易、賬戶餘額、列報認定層次考慮重大錯報風險。

——擴展了審計業務約定書的範圍。負責集團財務報表審計的註冊會計師同時負責組成部分財務報表審計,以及在連續審計或審計業務變更的情況下,是否單獨簽約、重新簽約或修改業務約定條款,《審計業務約定書》準則一一做了規定。

——細化了單項審計業務的質量控制責任。項目負責人應當對會計師事務所分派的每項審計業務的總體質量承擔責任,同時應當考慮項目組成員是否遵守了職業道德規範。項目負責人應當確信,有關客戶關係和具體業務的接受與保持的質量控制程式已得到恰當遵守。

——明晰了審計工作底稿的文字與歸檔、保存期。編制審計工作底稿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審計工作底稿的歸檔期限為審計報告日後60天。會計師事務所應當自審計報告日起,對審計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

——闡釋了註冊會計師考慮舞弊導致的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的責任。舞弊是指被審計單位的管理層、治理層、員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騙手段獲取不當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為。舞弊的發生通常涉及動機或壓力、機會和藉口。項目組內部的討論有助項目組成員掌握舞弊導致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的可能性。註冊會計師應當通過詢問、考慮舞弊風險要素、考慮異常關係或偏離預期的關係,以及考慮其他信息,獲取用於識別舞弊導致的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所需的信息。同時,註冊會計師應當運用職業判斷評估舞弊導致的重大錯報風險,並針對評估的舞弊導致的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確定總體應對措施,針對評估的舞弊導致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設計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式。
 
  ——強化了註冊會計師的溝通義務。註冊會計師應當確定與被審計單位治理層的哪些適當人員溝通;註冊會計師應當根據被審計單位的規模、治理結構、冶理層的運作模式,以及對擬溝通事項重要程度的看法等因素,合理確定溝通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