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稅務師考試綜合指導: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

 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是表明稅收占財政收入中地位的指標。從歷史發展過程看,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呈不斷上升的趨勢。一般來講,影響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的因素有三:一是社會制度的因素。一般認為,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要高於社會主義國家。二是經濟管理體制。該因素的影響主要存在於社會主義國家。如在傳統的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體制下,國家往往採取利潤上繳的形式獲取財政收入,因此,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一般都較低。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體制改革以後,國家大範圍採取稅收形式獲取財政收入,相應提高了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三是經濟理論和財政理論。一國的經濟體制和經濟建設主要是以該國占統治地位的經濟理論為依據開展的,財政實踐也是如此。如1952年~1980年中國的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一直維持在40%~50%之間,處於較低的水平。其直接原因是經濟管理體制過於集中,但究竟理論上的根源則是,人們一直認為可以所有、占有並支配全民企業所創造的全部利潤,無須過多地藉助於稅收,即人們後來所總結的“非稅論”。1984年以後,稅收占國民收入的比重突然大增,雖其直接原因是“利改稅”,究其理論上的根源則是承認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企業是獨立或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是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稅收在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企業中存在不僅必要,而且要逐步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