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稅務師考試綜合指導所得稅:國際稅收協定

 亦稱“國際稅收條約”。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權國家,為了協調相互之間的稅收分配關係,本著對等的原則,在有關稅收事務方面通過談判所簽訂的一種書面協定。國際稅收協定是調整國家之間稅收分配關係的法律規範。國際稅收協定經批准及換文生效後,對締約國各方均有法律約束力,締約國各方都必須對協定中的一切條款承擔義務,任何一方的國內稅法規定,如與協定相牴觸,必須按照協定的條款執行,即國際稅收協定具有高於國內稅法的法律效力。在協定期滿後,只要在原締約國中,有任何一方經由外交途徑發出終止通知書,該協定即自動停止生效。國際稅收協定按涉及的主體劃分,可以分為由兩個國家簽訂的雙邊稅收協定和由三個以上國家所簽訂的多邊稅收協定;按涉及的內容劃分,可以分為僅涉及締約國之間某一單項業務的特定稅收問題的特定稅收協定和涉及締約國之間多方面稅收問題的一般稅收協定。世界上最早的國際稅收協定是1843年比利時與法國簽訂的。本世紀以來,隨著國際經濟交往的發展,國際稅收協定的簽訂亦得到發展,尤其是兩個國際稅收協定範本的問世,使國際稅收協定從單項向綜合,從簡單到規範,從隨機性到模式化的演變過程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它標誌著國際稅收關係的協調已基本趨於成熟。國際稅收協定處理或解決的問題包括:預防和避免國際重複徵稅問題;避免稅收歧視,實行稅收無差別待遇;互換情報,防止國際避稅和逃稅。其內容主要有:協定適用範圍、協定基本用語的定義、對各類所得和一般財產的規定、國際雙重徵稅免除的規定以及特別規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