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題]初級職稱資格考試經濟法模擬題(六)

a縣的甲公司與b縣的乙公司於2001年7月3日簽訂一份空調購銷契約,約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購進100台空調,每台空調單價2000元,乙公司負責在b縣代辦託運,甲公司於貨到後立即付款,同時約定若發生糾紛由契約履行地的法院管轄。  甲公司由於發生資金周轉困難,於7月19日傳真告知乙公司自己將不能履行契約。乙公司收到傳真後,努力尋找新的買家,於7月22日與c縣的丙公司簽訂了該100台空調的購銷契約。契約約定:丙公司買下這100台託運中的空調,每台單價1900元,丙公司於訂立契約時向乙公司支付10000元定金,在收到貨物後15天內付清全部貨款;在丙公司付清全部貨款前,乙公司保留對空調的所有權;如有違約,違約方應承擔契約總價款20%的違約金。乙公司同時於當日傳真通知甲公司解除與甲公司簽訂的契約。鐵路運輸公司在運輸過程中於7月21日遇上土石流,30台託運中的空調毀損。丙公司於7月26日收到70台完好無損的空調後,又與丁公司簽訂契約準備將這70台空調全部賣與丁公司。同時丙公司以其未能如約收到100台空調為由拒絕向乙公司付款。
請回答以下問題:
(1)乙公司在與甲公司的契約履行期屆滿前解除契約的理由是什麼?在此解除契約的情形下,乙公司能否向甲公司主張違約責任?
(2)假設甲公司以乙公司解除契約構成違約為由向法院起訴,請問那個法院有管轄權?為什麼?
(3)遭遇土石流而毀損的空調的損失應由誰承擔?為什麼?
(4)乙公司認為丙公司拒絕付款構成違約,決定不返還其定金,還要求支付36000元的違約金,問其主張能否得到支持?為什麼?
(5)丙公司與丁公司所簽契約的效力如何?為什麼?
答案:(1)乙公司在與甲公司的契約履行期屆滿前解除契約的理由是法定解除。根據《公司法》的規定,法定解除的情形之一是: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題目中“甲公司由於發生資金周轉困難,於7月19日傳真告知乙公司自己將不能履行契約。”顯然屬於這一情況。在此解除契約的情形下,乙公司可以向甲公司主張違約責任。根據《契約法》規定,契約解除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的情況和契約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2)b縣人民法院有管轄權。因為雙方的協定管轄有效,契約的履行地為貨物發運地b縣,所以b縣人民法院有管轄權。
(3)遭遇土石流而毀損的空調的損失應由甲公司承擔。因為本題中貨物的風險自交付第一承運人時轉移,乙公司已經完成交付,發生事故時(7月21日)甲與乙的契約尚未解除(7月22日解除),因此風險應由甲公司承擔,而不是乙公司或丙公司。
(4)乙公司的主張不能得到支持。根據《契約法》規定,違約金和定金不能同時適用。只能選擇其一執行。
(5)丙公司與丁公司訂立的契約效力未定。因為契約中規定“在丙公司付清全部貨款前,乙公司保留對空調的所有權”,所以此時丙公司並未取得貨物所有權,在這種情況下,其與丁公司簽訂的買賣契約屬於無權處分行為,效力未定。
解析:本題尚有進一步發揮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