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習題答案

4.2.4.4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習題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2.c
二、多項選擇題
1.a、c、d、e;2.c、d、e
三、案例題 來源:
[案例1]答:
(1)操作工人甲的這種行為是錯誤的。二甲苯為煤焦油和石油經分餾而得到的產品,在一般情況下,很難達到完全分離,二甲苯中會混有苯。二甲苯具有毒性,主要對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對皮膚和黏膜有刺激作用。同時,二甲苯易揮發,燃點較低,很容易引起燃燒和爆炸。對環境也會造成污染。
(2)環境影響報告書包括:①建設項目概況;②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狀況;③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和預測;④環境保護措施及其經濟、技術論證;⑤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⑥對建設項目實施環境監測的建議;⑦環境影響評價結論。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設項目,還必須有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3)培訓應包括以下最基本的內容:來源:
①提高認識的內容:認識環境問題的重要性;國家或地方法律、法規、標準;本組織的環境方針政策;現行狀況的差距。
②提高環境技能的內容:了解崗位的環境因素及其影響;掌握減少環境影響的技能技術;緊急狀況應採取的措施。
③明確工作內容及程式的內容:明確工作內容及程式的內容;明確報告路徑;違背工作程式的後果。
[案例2]答:
(1)一切對人們生產、工作、學習和生活有妨礙的聲音統稱為噪聲。
噪聲按其來源主要分為四種:
①工廠生產噪聲;
②交通噪聲;
③建築施工噪聲;
④社會生活噪聲。
(2)噪聲是影響面最廣的一類環境污染,其危害包括:
①損傷聽力;
②干擾睡眠;
③影響人體內分泌而引發各種疾病;
④影響人的心理,主要體現在使人煩惱激動、易怒,甚至失去理智,也易使人疲勞或分散注意力;
⑤影響語言交流。
(3)施工現場噪聲控制可以從聲源、傳播途徑、接收者防護等方面來考慮。
①聲源控制。從聲源上降低噪聲,這是防止噪聲污染的最根本的措施。可以儘量採用低噪聲設備和工藝代替高噪聲設備與加工工藝或在聲源處安裝消聲器消聲。
②傳播途徑的控制。可以採用吸聲、隔聲、消聲和減振降噪等方法降低噪聲。
③接收者的防護。讓處於噪聲環境下的人員使用耳塞、耳罩等防護用品,減少相關人員在噪聲環境中的暴露時間,以減輕噪聲對人體的危害。
④嚴格控制人為噪聲。進入施工現場不得高聲喊叫、無故甩打模板、亂吹哨,限制高音喇叭的使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噪聲擾民。
⑤控制強噪聲作業的時間。凡在人口稠密區進行強噪聲作業時,須嚴格控制作業時間,一般22:00到次日早6:00之間停止強噪聲作業。確係特殊情況必須晝夜施工時,儘量採取降低噪聲措施,並會同建設單位找當地居委會、村委會或當地居民協調,出安民告示,求得民眾諒解。
[案例3]答: 來源:
(1)這起事故發生的原因是:
①施工人員擅自改變施工方案,冒險進入池內進行排污作業。
②池內有害氣體嚴重超標。
③搶救措施不當,使事故傷害程度擴大。
④安全管理不到位,對職工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識培訓教育。
⑤施工中對現場環境及實施方案失察。
(2)檔案化是環境管理體系的特點之一,其重要意義在於:①可以對環境管理體系的所有程式和規定在檔案中固定下來;②有助於組織活動的長期一致性和連貫性;③有助於員工對全部體系的了解並明確自己的職責和責任;④一份完整的管理檔案可以作為體系審核評審和認證的基本證據;⑤可以展示本組織環境管理體系的全貌。
(3)環境方針的制定要注意:
①制定環境方針是最高管理者的選擇。
②環境方針的內容必須包括對遵守法律及其他要求、持續改進和污染預防的承諾,並作為制定與評價環境目標和指標的框架。
③環境方針應適合組織的規模、行業特點,要有個性。
④環境方針在管理上要求形成檔案,便於員工理解和相關方獲取。

[案例4)答:
(1)建築業常見的重要環境因素有:噪聲、粉塵、廢棄物(建築垃圾和石棉瓦等危險廢棄物)、廢水、廢氣(裝修階段產生的氣味等)、化學品等。
(2)環境管理方案的作用是保證環境目標和指標的實現。
環境管理方案的內容一般可以有:組織的目標、指標的分解落實情況,使各相關層次與職能在環境管理方案與其所承擔的目標、指標相對應,並應規定實現目標、指標的職責、方法和時間表等。
(3)施工現場空氣污染的防治措施有: 來源:
①施工現場垃圾渣土要及時清理出現場。
②高大建築物清理施工垃圾時,要使用封閉式的容器或者採取其他措施處理高空廢棄物,嚴禁凌空隨意拋撒。
③施工現場道路應指定專人定期灑水清掃,形成制度,防止道路揚塵。
④對於細顆粒散體材料(如水泥、粉煤灰、白灰等)的運輸、儲存要注意遮蓋、密封,防止和減少飛揚。
⑤車輛開出工地要做到不帶泥砂,基本做到不灑土、不揚塵,減少對周圍環境的污染。
⑥除設有符合規定的裝置外,禁止在施工現場焚燒油氈、橡膠、塑膠、皮革、樹葉、枯草、各種包裝物等廢棄物品以及其他會產生有毒、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質。
⑦機動車都要安裝減少尾氣排放的裝置,確保符合國家標準。
⑧工地茶爐應儘量採用電熱水器。若只能使用燒煤茶爐和鍋爐時,應選用消煙除塵型茶爐和鍋爐。
⑨大城市市區的建設工程已不容許攪拌混凝土。在容許設定攪拌站的工地,應將攪拌站封閉嚴密,並在進料倉上方安裝除塵裝置,採用可靠措施控制工地粉塵污染。
⑩拆除舊建築物時,應適當灑水,防止揚塵。
[案例5]答:
(1)施工工地上常見的固體廢物有:
①建築渣土:包括磚瓦、碎石、渣土、混凝土碎塊、廢鋼鐵、碎玻璃、廢屑、廢棄裝飾材料等。
②廢棄的散裝建築材料包括散裝水泥、石灰等。
③生活垃圾:包括炊廚廢物、丟棄食品、廢紙、生活用具、玻璃、陶瓷碎片、廢電池、廢舊日用品、廢塑膠製品、煤灰渣、廢交通工具等。
④設備、材料等的廢棄包裝材料。
⑤糞便。
固體廢物的主要處理方法有:
①回收利用;
②減量化處理;來源:
③焚燒技術;
④穩定和固化技術;
⑤填埋。
(2)企業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步驟是:最高管理者決定;建立完整的組織機構;人員培訓;環境評審;體系策劃;檔案編寫;體系試運行;企業內部審核;管理評審。
(3)文明施工在對現場周圍環境和居民服務方面要求如下:
①i地施工不擾民,應針對施工工藝設定防塵和防噪聲設施,做到不超標。其中施工現場噪聲規定不超過85db。
②按照當地規定,在允許的施工時間之外,若必須施工時,應有主管部門的批准手續,並做好對周圍居民的安撫工作。
③現場不得焚燒有毒、有害物質,應該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④現場應建立不擾民措施。有專人負責管理和檢查,或者與周圍社區居民定期聯繫,聽取意見,對合理意見應處理及時,工作應有文字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