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案例分析資料(三)

案例三、事故調查處理 
一、事故的調查、處理方法和技術 
1、事故調查組的職責: 
(1)查明事故經過、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情況;(2)查明事故原因和性質;(3)確定事故責任,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4)提出防止事故發生的措施建議;(5)提出事故調查報告。 
2、事故(死亡、重傷事故)調查的取證(程式): 
(1)現場處理:①事故發生後,應救護受傷害者,採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擴大。②認真保護事故現場,凡與事故有關的物體、痕跡、狀態,不得破壞。③為搶救受傷害者需要移動現場某些物體時,必須做好現場標誌。 
(2)物證蒐集:①現場物證包括:破損部件、碎片、殘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②在現場蒐集到的所有物件均應貼上標籤,註明地點、時間、管理者。③所有物件應保持原樣,不準沖洗擦拭。④對健康有危害的物品,應採取不損壞原始證據的安全防護措施。 
(3)事故事實材料的蒐集:①與事故鑑別、記錄有關的材料(發生事故的單位、地點、時間;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技術等級、工齡、本工種工齡、支付工資的形式;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術狀況、接受安全教育情況;出事當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麼時間開始工作、工作內容、工作量、作業程式、操作時的動作(或位置);受害人和肇事者過去的事故記錄。)②事故發生的有關事實(故發生前設備、設施等的性能和質量狀況;使用的材料,必要時進行物理性能或化學性能實驗與分析;有關設計和工藝方面的技術檔案、工作指令和規章制度方面的資料及執行情況;關於工作環境方面的狀況;包括照明、濕度、溫度、通風、聲響、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狀況以及工作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取樣分析記錄;個人防護措施狀況:應注意它的有效性、質量、使用範圍;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狀況;其它可能與事故致因有關的細節或因素。) 
(4)證人材料蒐集:要儘快被調查者蒐集材料。對證人的口述材料,應認真考證其真實程度。 
(5)現場攝影及繪圖:①顯示殘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②可能被清除或被踐踏的痕跡:如剎車痕跡、地面和建築物的傷痕,火災引起損害的照片、冒頂下落物的空間等。③事故現場全貌。④利用攝影或錄相,以提供較完善的信息內容。⑤必要時,繪出事故現場示意圖、流程圖、受害者位置圖等。 
3、事故調查報告的內容 
(1)背景信息;(2)事故描述;(3)事故原因(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4)事故教訓及預防同類事故重複發生的建議;(5)對事故責任人的處理建議;(6)事故調查組成員名單;(7)其它需要說明的事項。 
4、事故高歌常用方法: 
(1)故障樹分析法;(2)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法;(3)變更分析法。 
5、事故原因分析的基本步驟: 
(1)整理和閱讀調查材。 
(2)按以下七項內容進行分析:a.受傷部位;b.受傷性質;c.起因物;d.致害物;e.傷害方式;f.不安全狀態;g.不安全行為 
(3)確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4)確定事故的間接原因。 
(5)確定事故的責任者。 
6、事故直接原因分析 
(1)機械、物質或環境的不安全狀態;(2)人的不安全行為。 
7、事故間接原因分析 
(1)技術和設計上有缺陷——工業構件、建築物、機械設備、儀器儀表、工藝過程、操作方法、維修檢驗等的設計,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問題;(2)教育培訓不夠,未經培訓,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術知識;(3) 勞動組織不合理;(4)對現場工作缺乏檢查或指導錯誤;(5)沒有安全操作規程或不健全;(6)沒有或不認真實施事故防範措施;對事故隱患整改不力;(7) 其它。 
8、事故處理的原則: 
(1)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2)“四不放過”原則;(3)公正、公開原則;(4)分級管理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