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安全工程師案例分析:事故處理

九、事故處理☆
事故處理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專業性、技術性。
《安全生產法》第七十三條規定:“事故調查處理應當按照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及時、準確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質和責任,總結事故教訓,提出整改措施,並對事故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
事故處理應嚴格執行“四不放過”原則,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員未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有關人員未受到教育不放過。這四條原則,互相聯繫,相輔相成,構成了一個防範事故的體系。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於2005年4月20日發布了《關於做好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及有關工作的通知》(安監總協調字[2005]32號)。檔案有關事故調查處理的主要內容如下:
1.加強特大、特別重大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一次死亡30人以上(含30人)的特別重大事故和經濟損失巨大、社會影響惡劣或國務院領導有明確批示的特大事故,按國家現行有關規定,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安全監管總局)組織調查。.
事故發生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組織調查處理一次死亡10~29人的特大事故。事故調查結束後,省級安全監管部門要向安全監管總局匯報事故調查處理情況,聽取安全監管總局意見後,將事故調查報告報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覆,同時報安全監管總局備案。煤礦特大事故的調查處理,仍按國家現行規定辦理,由國家煤礦安監局批覆。
2.加強未遂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凡發生社會影響較大、涉險人數50人以上或可能造成很大經濟損失的特別重大未遂事故(包括民航發生的飛行徵候),以及媒體向社會披露的特大未遂事故,國務院有關部門、省級安全監管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及中央管理的工礦商貿企業應及時將未遂事故的有關情況、處置情況、調查結論及防範措施等報安全監管總局(煤礦未遂事故報國家煤礦安監局)。
3.加強對事故調查處理情況的監督檢查
各級安全監管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要會同同級人民政府監察等有關部門採取定期檢查、重點抽查等方式,加強對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尤其是對責任追究的落實情況和防範、整改措施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問題,予以糾正。同時,要將檢查結果向同級人民政府報告,對問題嚴重和責任追究、防範措施、整改措施不落實的,要建議同級人民政府追究有關領導人員的責任。
4.加強事故信息的管理工作
各省(區、市)安全監管局、省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及中央管理的工礦商貿企業,凡發生一次死亡10人(含10人)以上事故的,要及時將事故信息報送安全監管總局。省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直接將事故信息報送國務院的,請同時抄送安全監管總局。接到事故信息報告後,由安全監管總局提出處理意見,並按程式上報。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批示精神,安全監管總局做好貫徹落實工作,並將落實過程中的重要進展情況及時報告國務院。
5.做好事故信息的披露與報導工作
一次死亡30人以上(含30人)的特別重大事故和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有明確指示的特大事故以及社會影響大的未遂事故的有關信息和情況,由安全監管總局商有關部門在中央新聞媒體上予以披露、報導與曝光。一次死亡30人以下(不含30人)的事故和一般未遂事故的有關信息及情況,由省級以下安全監管部門或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商有關部門在當地相關新聞媒體上予以披露、報導與曝光。
6.建立並不斷完善事故通報制度
對特別重大事故、典型的特大事故和一個月內在一個省(區、市)發生3起以上(含3起)一次死亡10~29人特大事故的,安全監管總局要將有關情況通報全國,並在中央新聞媒體上予以曝光。同時,向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發出督辦函,督促其加強本行業的安全監管工作,控制事故發生。凡中央企業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事故的,除通報發生事故的中央企業外,要向國務院負責安全監管的有關主管部門和企業的出資人機構發出督辦函,督促其加強安全監管,採取有效措施,改進安全工作。各級安全監管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也要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及時對相關事故予以通報,督促各有關方面和單位改進和加強安全生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