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25:安全評價機構出具虛假證明案

某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欲投資設立一家生產劇毒磷化物的工廠,委託某安全服務中心對其項目進行安全評價。該安全服務中心接受委託後,在對項目進行考察時發現了幾個不能保障安全的因素:一是,與供水水源距離不符合國家規定;二是,生產工藝不完全符合國家標準;三是,儲存管理人員不適應生產、儲存工作的要求。集團公司籌建項目負責人對安全服務中心的考察人員說: “你們拿了錢,只管好好辦事就行了,照我們的意思來,其他的都好說。要不我們就換人。”
隨後,集團公司將原定的報酬標準提高了1/3。安全中心明知有問題,但不願意失去這個機會,便按照集團公司的意思,出具了籌建項目符合要求的安全評價報告集團公司持這份安全評價報告向所在地的省人民政府經濟貿易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省經濟貿易管理部門在組織專家審查時,發現安全評價報告和其他有關材料存在一些疑點,經過一步審查,發現安全評價報告嚴重失實,是一份虛假的報告。
分析案例性質及應擔的責任。

參考答案:
這是一起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與生產經營單位互相串通,出具虛假安全評價報告的案例。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類中介服務機構在經濟生活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包括承擔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的機構,是指接受生產經營單位的委託,為生產經營單位提供有關安全生產技術服務的機構。以前,這些服務職能主要是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直接承擔的。
隨著改革的深化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相關的安全生產技術服務職能將主要由有關安全生產中介機構承擔。可以說,安全生產中介機構無論對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還是政府有關部門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安全生產中介機構出具的證明,是生產經營單位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進行有關安全生產決策的重要依據,一些法律、行政法規也規定進行相關的生產經營活動應當有相應的安全評價、檢測、檢驗證明。
如,《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9條規定,設立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經濟貿易管理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供包括安全評價在內的一系列檔案。第17條規定,生產、儲存、使用劇毒化學品的單位,應當每年對其生產、儲存裝置進行一次安全評價;安全評價報告應當對生產、儲存裝置存在的安全問題提出整改方案。安全評價報告應當報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負責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綜合工作的部門備案。
鑒於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出具的證明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其是否客觀、真實,直接影響到有關安全生產決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進而影響到能否切實保障安全生產,因此,《安全生產法》第62條明確規定,承擔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的機構應當具備國家規定的條件,並對其作出的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的結果負責。這一規定旨在明確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的責任,增強其責任心。
因此,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必須保證其出具的證明客觀、真實,否則,就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因此造成重大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目即責任,並撤銷其相應資格。
本案中,化工集團公司委託安全生產服務中心進行安全評價,符合法律規定的。但是,在安全生產服務中心發現籌建項目的問題後,化工集團為了儘快取得審批,不是採取措施予以改進,而授意安全服務中心提供虛假的安全評價報告;
安全服務中心不堅持原則,為了一時的經濟利益,按照委託單位的授意出具了虛假的評價報告,這是典型的互相串通,出具虛假證明,嚴重違反了《安全生產法》的上述規定。鑒於該虛假安全評價報告被管理部門及時發現,沒有造成嚴重後果,因此,尚不夠追究刑事責任。但必須予以相應的行政處罰,沒收安全生產服務中心的違法所得,並處以相應數額的罰款,同時撤銷其從事安全生產技術服務工作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