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文科生感覺就業難更為明顯

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小張,前兩天去省城一家高校送求職簡歷,發現那裡已接收了“厚厚四大摞”簡歷。為了引起人家注意,她 留下了兩份。從年前到現在小張共投出20多份簡歷,都石沉大海。4月3日小張對記者說,前幾年研究生找工作根本不用上門送簡歷,從網上投就行,那時畢業生少。
2004年小張本科畢業,班上30多個人,有十幾個考上公務員。當時研究生考公務員,可以留市直機關,現在研究生則要下鄉鎮。小張對記者說,當初應該早參加工作,越早越主動。
小張感嘆多上學不如早工作,有人卻“不得不”多上學。山東經濟學院會計學院的本科畢業生小胡對記者說,與那么多研究生相比,本科生不具競爭力;他們班43個同學,現在僅有13人找到工作,一大半的同學考研究生。省城一所高校的歷史學班37人,只有兩個人自始至終一心找工作,其餘保研或考研。
省城某高校學國際貿易的小楊,“面試了多少次,投了多少份簡歷,都記不清了”,現在依然沒找到工作。4月3日小楊對記者說,他們專業兩個班109人,現在簽約的不到20人。他感嘆,一開始還感覺自己是個人才,現在只覺得自己是個人。小楊最受打擊的一次,是蘇州一家企業的招聘經理的一席話:你們文科類學生“用途最少”,一個老師、一本教材、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就能批量生產幾百個。
學歷史的小賈,班上40個人,現在沒幾個簽約。小賈和同學去參加面試,最尷尬的是問她們學什麼專業的。小賈說,理工科學生是有鰾的魚,憑一技之長,在水中自由地浮上浮下;文科類學生則是沒有鰾的魚,在水中漂來漂去難有定所。
理工院系的學生相對容易一些。以工科為主的山大南校區,連續兩年每年為省屬一家電力集團輸送畢業生五十人以上。省城幾家高校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今年共有60多人進入濟南一家電腦公司。
山東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杜言敏分析道,現在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工業尤其是製造業人才短缺。因此工科學生最好就業,理科和醫科其次,文科最末。
雖然文科類學生難就業,但記者在採訪中卻發現,近兩年文科類學生擴招最多——高校文科專業每個班動輒五六十人,而理工科每個班則多為二三十人。省人事廳畢業生就業處處長張祝秀說,高校擴招不面向市場需求招收學生,是造成當前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
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情況?有教育界人士對記者分析,理工科受師資、實驗室、教學設備等限制,不好擴招;文科受限制要少,一個老師就能教幾百人,擴招又對高校有明顯的利益,因此文科類學生激增。該人士呼籲,高校不應該只考慮自己的利益,應該為學生的就業構想,按容按需擴招。
2007年我省非師範類高校畢業生32萬,比去年增加9萬人,增幅達39%。加上師範類畢業生和省外院校來我省就業的畢業生,今年我省大中專畢業生將達50萬。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社會就業崗位增幅有限。
據介紹,去年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率75.1%,高於全國平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