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西醫綜合內科學部分重點內容

考綱要求及重點難點預測
(一)
消化系統疾病和中毒
1. 慢性胃炎的分類、病因、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和治療。
2.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3. 消化性潰瘍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和併發症的治療。
4. 腸結核的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和治療。
5. 腸易激綜合徵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和治療。
6. 肝硬化的病因、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和治療。
7. 原發性肝癌的臨床表現、診斷和鑑別診斷。
8. 肝性腦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和治療。
9. 結核性腹膜炎的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和治療。
10. 炎症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crohn病)的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治療和預防。
11. 胰腺炎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和治療。
12. 急性中毒的搶救原則。
13. 有機磷中毒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二) 循環系統疾病
1. 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誘因、病理生理、類型及心功能分級、臨床表現、診斷及鑑別診斷、治療。
2. 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及鑑別診斷、治療。
3. 心律失常的分類。期前收縮、陣發性心動過速、撲動、顫動、房室傳導阻滯及預激綜合徵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包括心電圖診斷)和治療(包括電復律、射頻消融及人工起搏器的套用原則)。
4. 心臟驟停和心臟性猝死的病因、病理生理、臨床表現及急救處理。
5. 心臟瓣膜病(二尖瓣及主動脈瓣病變)的病因、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併發症及防治措施。

6. 心絞痛的分型、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及鑑別診斷、防治(包括介入性治療及外科治療原則)。
7.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和鑑別診斷、併發症及治療(包括介入性治療原則)。
8. 原發性高血壓的基本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臨床類型、危險度分層、診斷標準、鑑別診斷及防治措施。
9. 原發性心肌病的分類、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及鑑別診斷、治療。
10. 心肌炎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及鑑別診斷、治療。
11. 急性心包炎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及鑑別診斷、治療。
12. 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及鑑別診斷、治療。
(三)呼吸系統疾病
1. 慢性支氣管炎及阻塞性肺氣腫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生理、臨床表現(包括分型、分期)、併發症、診斷及鑑別診斷、治療和預防。
2. 慢性肺原性心臟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及鑑別診斷、防治原則。
3. 支氣管哮喘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類型、臨床表現、診斷及鑑別診斷、併發症及治療。
4. 支氣管擴張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及鑑別診斷、治療。
5. 呼吸衰竭的發病機制、病理生理(包括酸鹼平衡失調及電解質紊亂)、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包括血氣分析)及治療。
6. 肺炎球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桿菌肺炎、軍團菌肺炎、革蘭陰性桿菌肺炎、肺炎支原體肺炎及病毒性肺炎的臨床表現、併發症、診斷及鑑別診斷、治療。
7. 肺膿腫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及鑑別診斷、治療。
8. 肺結核的病因、發病機制、結核菌感染和肺結核的發生與發展(包括臨床類型)、臨床表現、診斷及鑑別診斷、治療。
9. 胸腔積液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及鑑別診斷、治療。
10. 氣胸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類型、臨床表現、診斷及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
(四)泌尿系統疾病
1. 腎臟疾病的症狀、檢查、診斷及防治原則。2.
腎小球腎炎和腎病綜合徵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分類方法、診斷、鑑別診斷和治療。
3. 急、慢性腎盂腎炎的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和治療。
4. 急性和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和治療。
(五)血液系統疾病
1. 貧血的分類、臨床表現和診斷。
2. 缺鐵性貧血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臨床特徵和防治方法。
3.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因、臨床特徵、診斷、鑑別診斷和治療。
4. 溶血性貧血的臨床分類、發病機制、實驗室檢查、診斷、鑑別診斷和治療。
5.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的分型、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和治療。
6. 白血病的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7. 淋巴瘤的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臨床分期和治療。
8.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六)內分泌系統和代謝疾病
1. 甲狀腺功能亢進(主要是graves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包括特殊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及鑑別診斷、治療(包括甲狀腺危象的防治)。
2. 糖尿病的臨床表現、併發症、診斷及鑑別診斷、綜合治療(包括口服降糖藥及胰島素治療)。
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和治療。
4. 庫欣綜合徵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及治療。
5. 嗜鉻細胞瘤的病理、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和治療。
(七)結締組織病和風濕病1.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鑑別診斷及治療。
2.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鑑別診斷及

 
(二)消化系統疾病和急性中毒
1.
慢性胃炎分為慢性胃竇炎(b型胃炎)和慢性胃體炎(a型胃炎)兩類。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主要病因,自身免疫、十二指腸液反流、年齡增高、胃黏膜營養因子缺乏等也可能和發病有關。病情遷延多數沒有明顯症狀,僅有上腹飽脹、無規律性腹痛、泛酸噯氣、灼燒感、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非特異性症狀。胃鏡和胃黏膜活檢可以確診。治療上hp陽性者應根除治療(質子泵抑制劑為基礎或膠體鉍劑為基礎+抗菌藥)hp陰性者去除病因+對症治療,a型胃炎無特異治療。燒傷所致者特稱curling潰瘍,中樞神經病變所致者稱cushing潰瘍。
2.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過多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燒心等症狀,並可導致食管炎和咽、喉、氣管等食管以外的組織損害。食管抗反流屏障結構和功能缺陷、食管酸清除不良、食管黏膜防禦功能減退、胃排空延遲等都可能是發病原因。燒心和反酸是最常見症狀,間歇性吞咽困難和吞咽痛胸骨後或劍下痛,咽喉炎、聲嘶、異物感等也可見;可出現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狹窄、barrett食管潰瘍等併發症。臨床上有明顯反流症狀、內鏡下反流性食管炎表現等可診斷為胃食管反流病。藥物治療以h2受體拮抗劑、促胃腸動力藥、質子泵抑制劑、抗酸藥等有效,可作外科手術治療。併發症包括:(1)上消化道出血最不常見,表現為黑糞,嘔血;(2)穿孔:包括三種,游離穿孔,穿透性穿孔和潰瘍穿孔;(3)幽門梗阻;(4)癌變。
3.
消化性潰瘍分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與hp感染密切相關,胃酸分泌過多、nsaid、遺傳、胃十二指腸運動異常、應激和心理因素、吸菸、刺激性食物、高鹽飲食等因素都與發病有關。慢性反覆發作、呈周期性、季節性、規律性上腹痛。掌握各種特殊類型的潰瘍病的特點。內鏡檢查可以確診。出血、穿孔、幽門梗阻、癌變為其主要併發症。
4.
腸結核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腸道慢性特異性感染,病原菌多為人型結核桿菌,多發於輕壯年,女性多於男性。右下腹回盲部腹痛是腸結核最主要的症狀,有結核菌中毒的全身表現。另外會有腹瀉、便秘、右下腹腫塊等表現。分為潰瘍型、增生型,x線、鋇餐可助鑑別,纖維結腸鏡可確診。應與克隆病、右側結腸癌、阿米巴或血吸蟲性肉芽腫、腸道惡性淋巴瘤等鑑別。抗結核化療、休息、營養、對症等治療。手術治療的適應症包括:(1)完全性腸梗阻;(2)急性腸穿孔,慢性腸穿孔引起糞瘺經內科治療而未能閉合者;(3)腸道大量出血經積極搶救不能滿意止血者。
5.
結核性腹膜炎根據病理分為滲出型、粘連型、乾酪型。表現為全身結核中毒症狀、腹痛(全腹隱痛、鈍痛)、腹脹半少量到中等量的腹水、腹壁柔韌感、腹部腫塊、可合併腸瘺、腸梗阻、腸穿孔等。治療以抗結核化療為主,合併腸梗阻者應手術。診斷依據包括:(1)輕壯年患者,有結核病史,伴有其他器官結核病證據;(2)發熱原因不明2周以上,伴有腹痛、腹脹腹水或腹部腫塊、腹部壓痛或腹壁柔韌感;(3)腹腔穿刺獲得腹水,滲出液性質一淋巴細胞為主,一般細菌培養為陰性,腹水細胞學檢查未找到癌細胞;(4)x線胃腸鋇餐檢查發現腸粘連等徵象;(5)結核菌素試驗呈強陽性。

6.
炎性腸病:鑑別著記憶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病。
7.
腸易激綜合症: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等表現的臨床綜合徵,持續存在或反覆發作,經檢查排除可引起這些症狀的器質性疾病,是一種功能性腸道疾病。病生理基礎主要是胃腸動力學異常和內臟感覺異常、精神心理障礙在發病中也很重要。分為腹瀉型、便秘型、腹瀉便秘交替型。治療上以去除誘發因素和對症治療為基礎,強調綜合治療和個體化治療。
8.
肝硬化:臨床上分代償期和失代償期,主要表現為多系統功能受損,肝功能損害和門脈高壓為主要表現,晚期發生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繼發感染等併發症。我國主要為肝炎後肝硬化。臨床表現主要為肝功能受損和門脈高壓兩方面的表現。無特殊治療。併發症包括:(1)上消化道出血;(2)肝性腦病;(3)感染;(4)肝腎綜合徵又稱功能性腎衰竭;(5)原發性肝癌;(6)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
9.
肝性腦病:是嚴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謝紊亂為基礎、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的綜合徵。各種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妊娠急性脂肪肝等瀰漫性肝損害的終末期都可表現為肝性腦病。消化道出血、大量排鉀利尿藥、放腹水、高蛋白飲食、安定鎮靜藥、門脈分流術、感染、尿毒症等均可誘發肝性腦病。氨中毒學說、假神經遞質學說、胺基酸代謝失衡學說、氨、硫醇、短鏈脂肪酸等協同作用是其發病機制假說。臨床分四個期,各個期均有特殊表現。治療以消除誘因、減少腸內毒素生成、吸收、促進有毒物質代謝、對症治療為主。診斷依據包括:(1)嚴重腦病、廣泛門體側支循環;(2)肝昏迷誘因;(3)精神錯亂、昏睡、昏迷;(4)明顯的肝功損壞,血氨升高,此外撲擊樣震顫,典型的腦電圖改變(節律減慢)有重要參考價值。治療措施包括:(1)消除誘因;(2)減少腸內毒物生成,吸收;(3)促進有毒物質代謝與清除;(4)對症治療。
10.
原發性肝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中晚期主要表現為肝區疼痛、肝臟進行性腫大、質硬、表面有結節或巨塊、全身消耗症狀、晚期可出現黃疸肝內血行轉移早,多數轉移至肺、腎上腺、骨、腦等部位引起相應症狀。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對診斷有價值。手術治療僅限於早期肝癌效好,肝癌對放療和化療效果均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