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殘疾人就業 落實條例最為關鍵

在助殘日到來之際,北京人才交流中心為殘疾大學生開設了一場適合他們的招聘會。楊傑攝

全國8000多萬殘疾人,其中適齡需要就業的有3000多萬人。保障他們的勞動權,面臨重重困難。5月1日,剛剛頒布的《殘疾人就業條例》即將施行,如何將條例落在實處,尚需獲得各級政府的有力支持。

3月20日,在北京西城區一家名為“康之友”的盲人按摩中心,記者遇到了一位從內蒙古通遼市來到北京從事按摩服務工作已經五六年的韓師傅。當韓師傅從記者口中得知一部新的法律《殘疾人就業條例》將於5月1日施行時,顯得特別高興。他說,“這個條例的出台,肯定對我們殘疾人有好處,是給我們殘疾人就業提供的一個法律保障。”

韓師傅年近50歲,他的眼睛貼著紙面,能看見一點墨跡,是二級殘疾。他告訴記者,他所在的按摩中心一共8個盲人,分別來自新疆、陝西、遼寧和內蒙古等地。“之所以背井離鄉來到北京,就是想在這裡找一份工作。”“從5月1日起,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比例不得低於本單位在職職工總數的1.5%。集中使用殘疾人的用人單位,從事全日制工作的殘疾人職工要占本單位在職職工總數的25%,對達不到條例規定的,有關部門將按規定收繳殘疾人就業保障金。”記者將即將施行的《殘疾人就業條例》中的主要內容講給他聽,韓師傅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記者從有關部門得知,目前全國共有8296萬多殘疾人,已實現就業的2266萬人,其中城鎮殘疾人就業463萬人,農村就業1803萬人,目前有858萬有勞動能力就業或達到就業年齡的殘疾人沒有實現就業。韓師傅這樣的屬於自謀職業。有關資料顯示,在全國數十個大城市中,廣州、北京、上海、天津的殘疾人就業率最高,達85%以上。目前全國殘疾人就業率約為80%。

法規明確落實困難

“殘疾人就業在我國其實形勢相當嚴峻,一些保障殘疾人合法權利的法律規定,落實起來難度還是相當大的。”一位從事殘疾人福利事業的專家說。

不久前,南京市殘聯就業處負責人講了這樣一件事。在她的就業登記表中曾有這樣一個女子,29歲,畢業於某市理工大學,前些年一直在市聾人學校擔任代課老師,但由於她是聾人,一直不能參加全國教師資格統一考試,至今還是臨時工。“照理說,對殘疾人教師應該有專門的教師資格考試,應該給他們平等參加教師資格考試的機會,可有關部門卻沒有出台這方面的規定。”

位於成都市青羊區的一家鞋藝公司張貼出招聘殘疾人員工的通知,可是一個多星期過去了,招聘現場依然門庭冷落。企業不解:有工作崗位提供給殘疾人,為什麼沒人應聘?殘聯同志說:“公司的招聘啟事要求應聘者輕微殘疾、口齒清楚、相貌端正、高中學歷,還要會算賬,這和招聘健全人有多少區別?大多數殘疾人不是不想來,是不敢來。”

李梅是遼寧某大學人力資源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和其他同學相比,來自農村的她能進入大學深造,是非常不容易的。李梅自幼喪父,在她上國小一年級的時候,由於脊椎瘤的壓迫,永遠失去了站立行走的能力。2001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大學,並且靠從民政部門申請到助學貸款並完成了自己的學業。

因為知道自己在找工作中所處的劣勢,還未畢業,她就開始收集求職信息。但一封封投出去的求職信和簡歷均如石沉大海。“畢業後,我一家家展台走,可聽到最多的一名話卻是:‘對不起,公司從來沒招過你這樣的員工,得研究研究,等訊息吧。’他們都不問我要聯繫電話,就讓我回去等訊息,這簡直就是一種搪塞。我求職時始終跟招聘人笑,不能為難招聘人呀,可回到車上,我就哭,哭得很傷心。法律規定的和現時發生的為什麼相差這么遠?”

就業歧視不僅在企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頒布於1990年,規定政府有關部門下達職工招用、聘用指標時,應當確定一定數額用於殘疾人。各省市隨後也出台了相應的保障措施,比如廣東通過了施行《廣東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湖南通過了施行《湖南省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規定》,要求用人單位應當按不低於上一年度平均在崗職工人數的1.5%的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未能達標的企業,按不足人數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但顯而易見的是,一些地方政府機關在招聘公務員、職工時,卻很少聽說有安排殘疾人應聘崗位的。近年來倒是經常在媒體上看到因身高、相貌不達標被刷下來的應聘者。

湖南省某市殘聯的同志向記者講述了他們幫助一名從醫學院畢業的殘疾大學生就業的經歷,她說當她們找到長沙某醫院人事部門的負責人,向其介紹這名殘疾大學生時,被對方一口回絕了。“6年來,湖南省殘聯僅向社會推薦了500名殘疾人就業,其中殘疾大學生更少。但有的單位寧願交保障金也不安排殘疾人就業,連殘疾人博士、碩士生都不要!近年來,省殘聯為殘疾人就業開通的綠色通道已經變成了羊腸小道,越走越窄。”

“現在人才供大於求,不要說殘疾人,健康人都安排不過來!”一家招聘單位的負責人說:“解決殘疾人就業是政府的責任,我們企業不是慈善機構。可你們見政府、機關大院裡有殘疾人就業嗎?沒有。政府機關要講形象,我們企業也要講形象呀!”

針對一些企業不願招聘殘疾人現狀,專家認為,要落實殘疾人就業法規,解決政府部門的歧視殘疾人、不公平就業現象是關鍵。浙江某縣政協委員劉德喜是個殘疾人企業家,他講述的親身經歷就是最好的例證。他說他第一次當選政協委員時非常激動,他不漏一字地認真看了該縣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對該縣今後的發展做了方方面面的細緻闡述,但報告中唯獨沒有關於殘疾人事業及保障的內容。“我們縣目前有殘疾人5萬多人,這是一個很大的社會群體,殘疾人要生活,特別是山區的一些殘疾人,幾乎沒有經濟來源,生活極度困難,怎樣加強對殘疾人的就業培訓,怎樣讓殘疾人參與到社會的生產勞動中去,這應該是個很大的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重視,但政府的報告中卻沒有提及。這說明對殘疾人的歧視不僅在企業在社會,也存在於政府的一些官員意識里。這個問題不解決,殘疾人的困難怎么解決得好?”

2004年,北京西城區殘聯對全區貧困殘疾人進行了摸底調查。結果顯示,即使在解決殘疾人就業及生活相對較好的北京,殘疾人的困難仍十分嚴重,全區月均收入低於400元的貧困殘疾人達2123人,其中一大部分還屬於中、重度殘疾人,且多數在勞動年齡段內。

條例落實尚需硬性支持

近年來,國家和各地方政府在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解決就業及實施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都做了許多積極有效的工作,並努力創造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良好環境。法律不僅規定國家保障殘疾人勞動的權利,政府有責任為殘疾人創造勞動就業條件,而且為保障殘疾人就業合法權益的落實,加強了執法工作,以及時發現和糾正用人單位違反法律法規侵害殘疾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採取各種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勵城鄉殘疾人個體勞動者就業,並通過扶貧貼息貸款方式幫助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進行自主創業和發展一些能夠增加收入的項目。同時,政府和社會組織積極開展對殘疾人的就業服務,為殘疾人免費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

但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以及地方保護性政策影響,一些法律法規還不能全部得到落實。重慶市殘疾人聯合會宣文部的梁珏向記者坦言,目前,重慶市殘疾人的就業狀況不是太理想,主要原因是政府沒有強硬的安置政策。

日前,廣州市勞動部門在促進殘疾人就業方面採取措施,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比例不得低於本單位在職職工總數的1.5%,未達標準的單位,將不能通過每年的勞動保障年審。據介紹,廣州市勞動部門已將殘疾人納入就業困難群體中,加以重點就業援助。近年廣州接連出台了社保崗位補貼、收費減免優惠等多項措施,加大對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工作。比如,對從事個體經營的下崗失業人員,免交有關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行政事業性收費共26項;對從事個體經營的下崗失業人員和高校畢業生,免交或按最低標準收取有關經營服務性收費。

南京市物價局為落實《殘疾人就業條例》作出核定,2007年南京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標準,仍按2004年全市城鎮單位職工平均工資標準的100%進行徵收,即22180元。根據相關規定,南京所有企、事業單位應當按照不低於本單位上年度在職職工總數1.5%的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達不到這一比例的,應當依法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據悉,南京對不達標企業收繳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目的在於促進殘疾人就業,因為按現行政策,在南京,用人單位每安排一名殘疾人就業,即可享受每年近萬元的補貼及稅收優惠,加上免徵的保障金,實際一年可以省去3萬多元,遠遠高於安排一名殘疾人的花費。

期望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

“我真想不通,我的考試成績比別人好,我的工作成績比別人優,為什麼最後總是留下了別人,卻辭退了我?”去年12月3日,畢業已半年的殘疾人大學生小張談起自己的就業經歷時,滿腹傷感,一臉無奈。小張說,去年7月份,一家製藥公司到他所在的大學招人,近20名同學應聘,他以自己的實力一路“闖關”,最終成為3名被錄用者之一。“當時我很興奮,在填應聘表時如實寫上了左手殘疾,並註明‘肢殘三級’。我覺得社會對我們殘疾人很公平,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有什麼偏見。”可讓他始料未及的是,剛到公司的第三天,他就被公司一位負責人叫去,對他說明天不用再來了。開始小張還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麼事,問及原因才知道是因為手部的殘疾。

針對殘疾人屢屢被解聘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情況,武漢大學法學院一位教授說,儘管我國出台了《殘疾人保障法》,有了《殘疾人就業條例》,要求各級政府為殘疾人創造勞動就業條件,並規定在職工的招用、聘用、轉正、晉級、職稱評定、勞動報酬、生活福利、勞動保險等方面,不得歧視殘疾人,可現實生活中,殘疾人就業受歧視的事還是不斷地發生。分析原因,主要是用人單位辭退殘疾人不像嚴重虐待殘疾人、遺棄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殘疾人等行為可以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責任,辭退殘疾人無法找到相關的法律以制裁用人單位。解決這個問題一是要完善現有法規,二是出台相應法規,如《反歧視法》。只有有了法律依據,像殘疾職工隨意被解聘的事才會得到遏制,即使萬一得不到遏制仍舊發生了,殘疾職工也有依法說理維權的地方。 (本報記者田傑)

日前,江蘇舉辦殘疾人勞動力轉移洽談會,吸引了數千名殘疾人到現場洽談。這是當地政府為解決農村殘疾人就業,加快殘疾人脫貧致富採取的一項措施。三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