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成大學生就業障礙




昨日,國務院在京召開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一負責人強調,現在大學生找一個工作不難,難的是找到一個學生和家長們都感到滿意的理想工作。
“有人沒事幹,有事沒人乾”
針對“大學生‘低層次就業’是不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就業難”的問題,該負責人指出,目前大學生就業壓力主要還是源於結構性的矛盾:一些大學生求職面臨一定困難,而很多需要人才的地方和崗位又招不到合適的人才。教育部部長周濟將這種現象概括為“有人沒事幹,有事沒人乾”。
目前黨政機關進人數量十分有限,今年中央國家機關總總計劃招錄公務員1.2萬餘名,卻有53萬多人報名考試,而有的基層就業項目卻沒有招滿。
該負責人表示,總體來看,當代大學生是有激情、有抱負的一代青年,如果說就業上有觀念問題,影響也大多來自家長和社會。當然,每個家庭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找到一個體面的工作,望子成龍無可厚非,但這個期望值應當與社會需求的現實狀況結合起來。
要樹立勞動最光榮的觀念
該負責人表示,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進入“大眾教育”時代。上世紀80年代,每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只有二三十萬人,而現在已達到四五百萬人,增長了二三十倍。現在已不可能每個大學生一畢業就進大機關、大企業、大單位,很多人都要從基層乾起,在實踐中逐步鍛鍊、成長。家長要適時調整對孩子的就業期望,不要看不起基礎性的崗位,否則就可能不恰當地影響孩子的及時就業。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負責人表示,這次全國電視電話會議明確提出,要在全社會樹立“行行可建功、處處能立業、勞動最光榮”的觀念,學生、學校、家長、社會、媒體應當有這樣的概念,應當與時俱進。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在“大眾化”的條件下,應當認可大學生不僅什麼工作都可以做,而且什麼工作還都能夠做好。
■鏈 接
教育部官員:
“大學生當搓澡工”不必大驚小怪
前不久,大學生當搓澡工一度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對此,教育部高校學生司負責人表示,其實沒必要大驚小怪,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大學生的初次就業。
該負責人稱,大學生畢業後無論乾什麼,只要能選擇正確的人生方向,都應當鼓勵。應該看到,同樣是做基礎性的工作,大學生與沒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是不一樣的。
大學生擦皮鞋擦出了連鎖店,養豬養出了幾百萬元的效益,電腦養雞出了億元戶,志願者當上了村委會主任,這類例子很多。他們自身素質高,能夠迅速掌握行業規律,發現商機,提高技術、管理、服務水平。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通過看似不起眼的工作起步,腳踏實地奮鬥,實現了人生價值。
■背 景
2007年4月15日,北京權金城集團舉辦了一場大學生專場招聘會,現場2000多名大學生表示願意從搓澡工這樣的基層職位乾起。這則新聞立刻引來了諸多評論:有人說大學生願意當搓澡工,是擺正了心態;也有不少人說大學生自貶價值、浪費教育成本、企業炒作。
■相 關
勞保部發布第九批新職業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昨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第九批新職業信息,包括衡器裝配調試工、汽車玻璃維修工、工程機械修理工、安全防範系統安裝維護員、助聽器驗配師、豆製品工藝師、化妝品配方師、紡織面料設計師、生殖健康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10個職業。
上述信息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主任劉康介紹的。
據悉,中國在1999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當時把社會職業歸納為八大類1838個職業。從1999年到現在,中國在8年時間裡先後發布了8批新職業,昨天發布了第九批。到現在為止,社會職業總量已經達到1989個。
■對 話
大學生應調整就業期望
今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達495萬人,嚴峻的就業形勢依然牽動著社會各界的神經。日前,記者就這一問題採訪了教育部高校學生司負責人(下稱“學生司”)。
記者:目前一些大學生求職面臨一定困難,而很多需要人才的地方和崗位又招不到合適的人。怎樣看待這種矛盾?
學生司:這是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大背景造成的矛盾。不能因為存在一定的就業壓力就簡單地說我國高校畢業生供過於求,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需求仍然很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加快廣大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城市社區和中小企業的發展,而高素質人才的缺乏正是制約這些領域發展的瓶頸。
記者:我們注意到,近年來,中央和地方都倡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但海南、黑龍江等地的“大學生村官計畫”卻陷入困境。你對這種現象怎么看?
學生司:這些計畫的意圖是好的,方向是對的,但啟動得比較早,要隨著經驗的積累和時代的發展來逐步完善。當然,要從根本上化解這一結構性矛盾,必須依靠更加合理的制度環境,進一步解決編制、經費以及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問題。
記者:在大學生找工作的過程中,應該為他們提供哪些服務和幫助?
學生司:當前的重點是加強信息服務,要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為此,教育部提出將2007年作為“全面服務年”,並聯合有關部門組建啟動了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網路聯盟,目的是吸引用人單位、高校和大學生,增加雙向交流的機會,這是一個前景巨大的網路服務大平台。
記者:不少大學生反映求職成本太高,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司:我們正在積極同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希望出台政策,使政府主管的就業服務機構全部免費服務,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招聘大學生實行免費,包括報名費、考試費和門票。同時,我們正在呼籲社會上的用人單位,免除大學生求職的相關費用。
記者:有一種觀點認為,大學生就業難是因為高校學科設定不合理,跟不上社會需求的發展,沒有培養出適銷對路的人才?
學生司:這個觀點起碼不太全面。教育主動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主動為經濟建設服務,這始終是教育系統追求的目標。但是教育也有它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長周期和多層次。因此,本科教育特別是研究型大學的本科教育,可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他們進入工作崗位後具有較強的學習提升能力和發展潛力。
記者:在新形勢下,應該如何把握我國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
學生司:目前,我國大學生占人口的比例還遠低於已開發國家,高素質人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中國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關鍵要靠大批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高素質人才,這是關係到國家和民族未來的生存發展的大問題。綜合新華社等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