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考2007年申論熱點:醫患關係和諧問題

一、 意義

醫患關係是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之一。醫患之間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關係。醫生因患者而生、而成長,醫學因疾病而發展,失去患者也就失去了醫生生存的條件;而患者生病也要醫生救治才能擺脫病魔、恢復健康,沒有醫生的幫助,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就失去了有效的保障。可以說,患者是醫生的“衣食父母”,醫生是幫助患者恢復健康的使者。醫患關係應該成為社會上最和諧的人際關係。正因為如此,當前醫患關係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才成為大家十分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們要著力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問題及原因

目前我國的醫患關係是總體和諧中存在著局部的不和諧,大的和諧中存在著小的不和諧,和諧是主流,不和諧是支流。現在不少民眾對醫療服務不滿意,是綜合因素造成的,並不是單純因為醫患關係緊張。

醫患關係中存在不和諧問題的主要原因:

第一,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嚴重失衡,有限的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在大城市和大醫院。由於農村衛生機構和小醫院條件差、水平低、民眾不信任,城鄉居民患大病小病,都希望到大醫院找名大夫去看,客觀上造成了供需失衡。小醫院門可羅雀,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服務不足,大醫院負荷過重。民眾對大醫院信任度高、期望值大,但由於供需關係失衡,患者在掛號、排隊、看病、取藥、住院等方面,可能會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而醫生由於負擔重、壓力大,加班加點,如果再得不到病人的理解,也會有一些不冷靜的情緒,有時就會造成醫患關係緊張。

第二,醫療機構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導致醫生和患者存在難以避免的經濟利益衝突。現在,醫生的工資福利待遇、醫院的生存發展基本上都靠創收解決。醫生要增加收入,患者就會增加負擔;而要減輕患者負擔,醫生就會減少收入。這是體制機製造成的醫患矛盾。應該說,在戰勝疾病問題上,醫生和患者的目標是一致的,而在經濟利益上,醫患雙方確實又存在著衝突。有些醫生過分看重個人或醫院利益,忽視了民眾利益,甚至發生損害民眾利益的行為。這固然有醫生個人的思想和道德問題,但主要是體制機制上的原因,不能單純責怪醫生。

第三,醫患之間缺乏理解和溝通。患者得病,承擔著生理、心理和經濟上的三重負擔,特別希望得到醫生的同情和幫助。有些醫生對患者面臨的困難缺乏必要的體諒和關愛,就可能引起患者的不滿和誤解。而患者對醫生的辛苦、醫療的風險和醫學技術的局限性也缺乏應有的信任和理解。一些患者認為,自己住到醫院花了錢,醫生就應該治好他的病,治不好就是醫生的責任。實際上,醫療服務與其它領域服務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個顯著特點在於,醫療服務是一個具有探索性、實踐性、風險性的工作,由於人體存在著客觀差異,即便醫生盡職盡責,對相同的病採取同樣的規範治療方法,也可能出現不同的結果。有的患者花了很多錢,但未能達到期望的治療效果,就容易遷怒於醫生。但這不一定都是醫生的責任。

三、措施及對策

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我們認真研究,整頓和改善醫療執業環境,切實改善醫患關係。這項工作涉及政府多個部門的職責,是一個系統工程。目前,衛生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有效措施,重點包括加強和改善醫療服務管理,查處損害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規範醫療事故鑑定及賠償標準,建立醫療責任保險制度,建設平安醫院,打擊嚴重干擾醫療秩序的違法行為等。

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必須要深入分析導致醫患關係緊張的主要原因,採取綜合性的措施,不斷增加醫患關係中的和諧因素。基本目標是逐步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

一是深化醫藥衛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逐步消除醫生與患者之間的經濟利益衝突。政府處理問題必須堅持依法維護醫患雙方的利益。首先,要把維護人民民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保障民眾能夠享受到安全、廉價、方便、有效的醫療服務;同時,也要維護醫生的合法權益和合理收入,為醫生創造良好的執業環境和服務環境,不能“又要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草。”

二是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科學發展,擴大醫療服務供給,緩解醫患雙方的供需矛盾。

三是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忠誠為患者服務,加強醫療服務的監管,嚴肅查處損害人民民眾利益的行為。mzd主席寫下了影響深遠的名篇《紀念白求恩》,號召學習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廣大醫務工作者都應該學習、繼承、弘揚白求恩精神,以維護人民健康為己任,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委員們提出以白求恩同志的生日這一天設立醫生節,有利於永遠樹立白求恩同志的光輝形象,有利於動員廣大醫生以白求恩為榜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同時,也有利於全社會尊重醫生、信任醫生、支持醫生的工作,對於構建和諧醫患關係也具有積極的作用。

四是加強醫療衛生知識宣傳教育,引導患者正確認識醫療服務的特點和規律,尊重醫生的辛勤勞動,學會用法律維護權益,理性處理可能出現的醫療糾紛,自覺維護醫療服務秩序。

五是加強醫療衛生主管部門的監管責任。醫院和醫生對於構建和諧醫患關係肩負著重要的職責。改善醫療服務,減少醫療糾紛,控制醫療事故是重要的一環。為此,加強對醫生的考核和管理十分必要。衛生部制定了《醫師定期考核辦法》和《處方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進一步規範醫務人員的執業行為。《醫師定期考核辦法》規定,對於發生醫療事故中負有完全或者主要責任的醫師、對於索要患者及其親友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醫師、對於醫德醫風考核不達標的醫師,將責令其暫停執業。暫停執業期滿後,考核仍不合格者,將被吊銷執業資格。考核醫師將邀請患者和公眾參與。《處方管理辦法》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改變醫生用藥品商品名開具處方的辦法,改為用藥品通用名開具處方,目的是堵住醫藥代表給醫生藥品回扣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