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申論————解讀十六屆六中全會《決議》

  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關鍵字:區域政策
區域政策模式發生了4個重大轉變。按照“優先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的分類,根據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實施不同的區域政策,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表明我國區域發展戰略出現了從“切塊式”發展向更加講求科學性、合理性轉化的趨勢。
第一個重大轉變,是由平衡或不平衡的區域發展政策向把全國作為一個相互聯繫、相互依賴的整體進行統籌的一體化的區域發展政策的轉變。克服地區政策壁壘,首先最重要的是全國統一的市場機制,然後是區域合作機制和互助機制,以及扶持機制。
第二個重大轉變,是由過去的重在地區之間資源配置的區域政策轉向重在培育區域競爭優勢。如何提升區域競爭力不僅成為區域發展的頭等大事,而且也成為提升國家國際競爭力的重大問題。為了適應和駕馭這種趨勢,我國區域政策轉向了著力培育和提升各個區域競爭力。因此,“十一五”規劃建議提出堅持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促進中部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第三,轉向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的區域政策。
第四,從單純側重陸地向陸地和海洋協調發展區域政策轉變擴展。

解決方案:
(一)、努力做大城市經濟規模。從國情來講,必須搞好行政中心城市的經濟建設、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中,如何發展城市的帶動作用,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只有衝破地方之間的壁壘,才能去享受全國這個大市場的規模效應,才能獲取規模經濟。
(二)、是對各主體功能區要有不同的評價標準。譬如對禁止開發的生態區就不要把gdp當成衡量標準,這樣地區的gdp可以是零增長甚至負增長;對於優先開發地區也不能光看gdp,要考核其人均收入增長。第二是要實施功能性經濟政策。現在納入考慮範疇的有財政政策、稅收政策,今後也許還需要納入投資政策。
(三)、兩種政策導向:一是東部、中部、西部、東北4個區域都應發揮自身優勢,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二是國家繼續在經濟政策、資金投入和產業發展等方面,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持。
(四)
1、財政政策。要增加對限制開發區域、禁止開發區域用於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補償的財政轉移支付,逐步使當地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
2、投資政策。要重點支持限制開發區域、禁止開發區域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支持重點開發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
3、產業政策。要引導最佳化開發區域轉移占地多、消耗高的加工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提升產業結構層次;引導重點開發區域加強產業配套能力建設,引導限制開發區域發展特色產業,限制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產業擴張。
4、土地政策。要對最佳化開發區域實行更嚴格的建設用地增量控制,在保證基本農田不減少的前提下適當擴大重點開發區建設用地供給,對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實行嚴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嚴禁生態用地改變用途。
5、人口管理政策。要鼓勵最佳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有穩定就業和住所的外來人口定居落戶,引導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的人口逐步自願平穩有序轉移。
上述五大政策的落實到位,將使四類主體功能區發揮其應該發揮的功能,從而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格局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