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務答題中應注意的事項(三)

城鎮體系規劃
一、查看相關數據
1、風玫瑰
l污染工業放在最小風頻之上風位,居住區位於下風向。
l注意當地靜風的頻率,尤其是盆地或峽谷的城市。在靜風或谷地地區,加上山坡氣流下沉,出現逆溫層現象,有害的工業煙氣滯留或擴散緩慢,加速環境污染。
2、圖例:圖上標識與圖例相符
3、比例尺:1:50萬-1:10萬重點地區示意圖1:5萬-1:1萬
4、成果:文本、主要圖紙。
附屬檔案:綜合規劃報告、專題規劃報告、基礎資料彙編
5、編制資質:乙級以上單位
6、人口規模
7、城市化水平預測:注意“部分之和大於總體”的現象,避免過高現象。
一、產業空間布局
1、劃分經濟區:以組織不同地區間的分工與協作,充分發揮城市的中心作用,促進城鄉經濟的結合,帶動全區經濟的發展。
2、產業發展
l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旅遊、海岸、礦藏
l勞動力:數量、結構
l經濟技術基礎:差的不宜建高技術園區
l區域交通條件:電廠、鋼廠等高能耗大戶的原料運輸
l地理位置:接受大城市的輻射
l產業分布:集中、適宜分布、形成產業鏈、避免重複分散建設
l協調:產業符合環境、生態及周邊協調要求
二、中心鎮選取
1、數量:一般不超過2-3個
2、選取:具有重要職能的城鎮
3、位置:適宜、均勻、符合區位條件
三、城鎮體系的空間布局
1、發展方向 依託區位及經濟優勢,避開限制
發展帶利用交通、自然條件好的區域,
有利於城鎮群的形成
2、結構:點軸式、增長極核式。起到聯繫、帶動、輻射作用,發揮中心城市作用。
3、等級、規模中心城市規模不宜過大
中心城市與重點鎮級差不宜偏小
不應缺乏中間層次
4、發展軸線:主要軸線穿越區域城鎮發展條件最好的部分及儘可能多的城鎮,體現互動作用阻力最小或開發潛力最大的方向。
5、區域定位:規模適宜,位置不相重疊。考慮未來一定年限內的新設城鎮。
四、交通組織
1、路網疏密不宜過疏、過密
有與發展軸垂直的交通
2、聯繫交通聯繫必要的城鎮,且不受行政區界的影響。
道路連線等級不宜過高、過低(城市間高速路、城鎮間公路)。
不宜過分追求環路。
有些公路無必要及可行性或經濟不允許,不必修建
不能只有高速路,而無公路連線。
3、高速出口預留恰當
有快速路,公路相連
4、過境交通:不宜穿越城市中心
5、機構設定機場端淨空不宜飛越市區。
跑道軸線方向避免穿越市區,最好與城市側面相切。
與市區距離10-30km,且有專用高速路相連。 
機場跑道中心與市區邊緣的最小距離5-7km,若軸線通過城市,則15km。
多座城市共用機場。
五、基礎設施,社會服務設施
水廠、污水處理廠共享,容量合理,位置恰當。 
輻射範圍適宜。
對本區域外的下游城市不造成污染。
1、區域變電站:接近負荷中心或網路中心,架空線走廊設定。
2、火力發電廠:靠近負荷中心,鐵路專用線減少對幹線的影響。水源充足,留有適當的出線走廊寬度。服務半徑適宜(見總規)
3、教育:國小r<500m;幼稚園r<300m;中學r<1000m。
醫療設施:每10萬人設一所醫院,避免重複建設。
4、大型建設項目布局:污染、擾民、位置,災害隱患,過多占用基本農田等。
一、制約因素
1、資源短缺 土地、水資源缺乏,耗水工業不宜定位,城市規模不宜很大。
電資源缺乏,高耗能產業不宜布局。
其它資源缺乏,相應的配套產業不宜布局。
2、災害 地震斷裂帶、滑坡、土石流的避讓。 
對歷史遺產保護區的避讓。
3、防洪不宜在易淹沒地區布置和利用 
不宜在灘涂地布置項目
4、盲目性:不考慮門檻制約因素的盲目發展
5、土地不宜過多占用基本農田 
在丘陵、荒地上選址
5、安全:相鄰地區的不安全因素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