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基礎薄弱者考試過關的六大要決

我們就將邁進2007年。站在2006年的最後一天,或許許多人都會回顧,會總結在這一年當中所發生的許許多多的事情。對我而言,我的06年是和司法考試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每每回頭望去,司考帶給我的迷惘與疲憊,痛苦與快樂,都齊齊湧上心頭。為司考而忙碌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也正因為有了司考,我的2006年注定是不平凡的。

作為2006年司考的通過者,許多人會問我經驗。我覺得,因為稟賦有差異,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方法。在我著手準備司考的時候,也曾經讀過一些司考過關經驗談,其中有幾篇介紹了如何在4個月或更短時間通過司考。當時就覺得對我不適用。我相信對大部分人都不適用,特別是許多人邊工作邊複習,在那么短暫的時間內很難有良好的複習效果。由於我屬於基礎比較薄弱,記憶力也不好的那種,之所以能通過司考正是因為我花更多的時間來準備,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汗水。我從3月份開始準備,幾乎投入了所有的空閒時間,因為我們課少,每天至少保證6、7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到了暑假,從早上8點到晚上10點,一天學習十幾個小時。而且從我周圍同學的情況看,充分利用暑假的時間效果是非常好的。

關於考試用書,我用的是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國家司法考試輔導用書》、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北京萬國學校主編的《司法考試專題講座》和法律出版社出版的《重點法條》。特別是萬國學校的專題講座系列,對於我們理清脈絡非常關鍵。我第一遍複習看的是《國家司法考試輔導用書》,該書內容詳盡面面俱到,但是廢話也連篇累牘。我建議大家不要看這套書的國際私法,國際私法比較簡單只看萬國就可應付考試。直到5月初,我才把三本書瀏覽了一遍,讓我絕望的是我發現自己腦子裡一片混沌,什麼也沒有記住。感覺這兩個月自己都做了無用功。之後我又用一個半月的時間仔細研讀了萬國的專題講座。看完之後就感覺一下子明朗了好多。也掌握了好多知識點。之後再去看那三本大書,就能夠剔除廢話,比第一遍看快多了也有效率多了。關於重點法條,我個人覺得作用不大,如果有時間,還是應該把一些重點科目的法條都通讀一遍,尤其是一些最新的司法解釋,考試很有可能涉及。

此外,我還有一些切身體會,總結了一下,有如下幾點:

1.不要盲目做題,並不是做的越多越好。現在有許多司考的模擬題充斥市面、良莠難分難度更不能和司考相提並論。我也買了很多題來做,但是很不理想,覺得做完之後並沒有提高反而使我沒有太多時間研究真題。而真題一定是要仔細研究的!不但要做真題,而且要把重點放在答案分析上,答案分析非常詳盡,延展性很強,看了之後會獲益不少。

2.並不是所有的法條都重要。今年第一卷大家普遍都做的不好,好多人都覺得題目出的偏難怪,其實我覺得這是因為題目變靈活了。而這也可能就是今後司考命題的趨勢。像諸如環境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這些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必然也會結合實際來出題,單純考試法條的可能性很小,而我卻花了很長時間記憶法條,浪費了時間也磨損了精力,卻收效甚微。

3.要懂得放棄。比如國際公法和國際經濟法,內容相當龐雜,考點分散,分值不高而且很難拿分。像今年的經濟法題目很偏很怪,我幾乎沒有得分。我的投入和產出並不成正比。還有行政法,歷年的考試行政法都很難拿分,即使是行政法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都感覺行政法很難。通過做以前的真題和今年的考試我發現,行政法的試題,總是一部分比較簡單,大部分人都能做對;而另一部分很難,極少有人能做對。即使是看著答案的解釋都有可能想不明白。像這樣難度的試題,還是放棄為妙。所以應該對複習時間做合理分配,正所謂“司考是一門放棄的藝術”適當的時候做一些戰術上的安排或許有更好的效果。

4.司考大綱新增部分一定要重視。因為很晚才拿到大綱增補本,而複習也已接近尾聲,所以並沒有對06年大綱新增對分給予重視。結果吃了大虧,考試考察了許多新增內容,我也因此失掉了很多分。

5.複習千萬不可圖快,要保證質量。司考複習比的不是速度,最重要的塌實,要靜下心來,不要聽別人講他複習了多少多少輪。只要牢固掌握知識點了,即使只複習了一輪又有何妨呢。

6.千萬不能只看重點。從來沒有人說過司法考試只考重點。事實上司考總有些題目考得出其不意,因為它可以考察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了。所以複習一定要全面。但這並不是說把所有內容都記得清清楚楚,把法條一字不差的背下來,事實上,通過這次考試我發現許多知識點只要有印象即可做對題。所以建議大家花一些時間多看看法條。最好買一本法律法規彙編,經常翻閱一下。

關於考試的經驗,想說的也就這么多。其實提及司考感慨良多又何止三言兩語可以說完。對於通過司考我並沒有太多的驚喜,因為我付出了,努力了。這也是我理應得到的。司考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么難,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最後,我想用李建偉老師為萬國專題講座作序時曾引用過的一段話來勉勵即將踏上司考路的同志們,這段話也曾深深打動過我:從少年時代起,我就從心底里不喜歡法學,而且,直至今日我也不把它視為科學。我的愛好最終還是歷史,特別是哲學方面;我最初的大學時光完全只奉獻給了這兩個情人,除了她們我不想任何東西,我不能想像沒有他們去生活。我那時已獲得了哲學博士的學位,以便作為一個哲學教師出現在人們面前。但是你看!我和你的母親相識了。它使我去考慮一種專業,它可以比哲學快一些帶來職位和收入。這時我草率但又堅定地決定由心愛的哲學轉向另人生厭的法學,它並未使我多久不開心,因為我很快知道,我一定要贏得她的歡心;於是,我的孜孜不倦,我的由於純粹義務而生的激奮勇氣,使我在兩年後就已升到了講座的席位;我的強制、緊迫和生計科學通過著文立說而豐富,並由此獲得了一個立足點。由此立足點開始,我突然成名並且極為幸運地出人頭地,而且在同時代的人那裡贏得了響亮的證明;我的人生已是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