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律師路漫漫 畢業學子何時能夢圓

  又一屆青年學子即將跨出校門,走向社會。

他們的去向在哪裡呢?

有的學生歷盡重重難關,考上了公務員,即將走進國家機關;有的學生另闢蹊徑,利用自己的外語優勢,進入了收入不菲的外企;有的學生則為了延緩自己就業的壓力,選擇繼續埋頭於書堆之中??考研或考博;有的學生出國、有的學生下海、有的學生從軍、有的學生從教……

但是,當律師是任何一個青年學子無法迴避的選擇。

不日前的一個晚上,我與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李軒教授、北京市律師協會刑事專業委員會主任錢列陽律師,作客清華法學院,面對在校的清華法學碩士生,圍繞“畢業學子究竟是先當律師還是後當律師?”進行了辯論。

辯論的結果是誰也沒贏,誰也沒輸,打成平局,達成共識。

這個共識就是:如果你想當律師,你就先不要當律師;如果你不想當律師,你就先當律師。

聽起來,這個共識好像是一個繞口令,但潛台詞的內涵的確折射了青年學子擇業的為難與困惑。

作為過來人,我的觀點是,不管你想不想當律師,不論你想什麼時候做律師,你都要考慮社會閱歷的積累、基礎知識的積蓄、人脈資源的積聚。實際上,青年時代既是一個不斷試錯的年代,也是一個不斷選擇的年代,更是一個不斷定位的年代。在這個年代裡,需要不斷地為自己的簡歷增加經歷,經歷多了自然就成了資歷,有了資歷也就表明自己具備了閱歷。

一位智者說過,一個人年輕時要不怕,年老時要不悔,才是一種不錯的人生。

我始終認為,律師是一個能夠張揚自己個性、發揮自己潛能、造就發展平台、構築成功階梯的職業。至於自己能否當律師、何時當律師,則完全在於每個人對自己的定位與定向。

年輕的朋友們,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