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技巧:把握司法考試的命題規律

司考比律考:內容區別不大

單從考試辦法來看,司法考試與律考的差別不是很大。司法考試的基本思想是要通過一種考試使獲得司法從業資格的人具備從業的基本素質。這種素質既包括法學基本理論上的素質,也包括法律實務方面的素質。為此,司法考試的主旨和基本思想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考基礎理論,二是考套用型的知識。

律考從1986年以來經歷了10多次,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司法考試是在律考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區別不會太大。但是司法考試與律考畢竟性質不同。差別首先表現在司法考試對從業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從現在的法律規定來看,《律師法》規定大專以上就可以做律師,但對法官、檢察官的要求必須達到本科以上。

其次,司法考試在難度上也會逐漸提高。

第三,因為司法考試的對象是律師、法官、檢察官,所以考試的範圍也會寬泛一些,但基本思想會與律考相同,都是考查考生法律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當然,我國的司法考試才剛剛開始,將來具體怎樣來考,考什麼,側重點是什麼,都還是需要探討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司法考試制度建立後會給法學教育帶來一定的影響,它涉及到司法考試與大學法學教育之間的一種協調,對法學教育的衝擊很大。它的出台意味著法學專業的學生將來要從事法律職業,就必須要通過國家司法考試。這種關係如果處理的不好,將衝擊國家的法學教育。

國家司法考試剛剛實行,還缺乏研究,到底應當如何來考,是考一次還是考兩次,是側重考理論知識還是側重考實務都尚待研究。

我個人認為,司法考試還是應當注重考理論知識,考的方法可以靈活一些,但仍然離不開基礎的理論知識。套用型的知識因為帶有很強的實踐性,而這些實踐性的東西在大學裡很難培養,所以,有的人提出考兩次,首先考理論,理論通過後再進行專門的司法培訓,培訓完成後根據法院、檢察院的需要來考一些相關的知識,這樣可能會更加合理一些,當然這些建議尚在探討之中。

律考變司考:嚴把入口關

我們知道,律考的主要對象是想從事律師職業的人員,他們要用律考來獲得律師資格。現在變成了統一司法考試,考試的對象既包括想從事律師職業的人,也包括想從事法官、檢察官職業的人,都需要通過司法考試來獲得這種從業的資格。過去法官、檢察官資格的獲得是通過內部考試,形象的說法是“先上車,後買票”,現在變成了“先買票,後上車”,使得律考與法官、檢察官考試統一起來。其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使律師、法官、檢察官(法、控、辯)三方具有一個同等的資格要求,有利於提高整個司法隊伍的素質。

(2)為律師、法官、檢察官三種職業將來的互換提供了可能。事實上,在一個法制健全的社會,法律職業應當是相通的。這種互換對我國法制建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全國統一司法考試是一種全國性的,公開、公正、公平的考試,它進一步嚴把了司法從業人員的入口關,提高了法律從業人員的素質。

以前,律師必須要經過全國統一的律師資格考試,所以律師的素質相對來說較高。而法官、檢察官的素質不高,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其入口不嚴。法制建設歸根到底還是一個法律從業人員的素質問題。如果沒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質的法律從業人員,司法制度再改革,也是不可能真正實現法制建設目標的。

學習側重點:基礎知識

無論什麼考試均有共同特點,都是對考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一種檢驗。所以,我認為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是最重要的。基礎知識掌握好,怎么考都不怕。我出題的時候,也同樣是把一個知識點貫穿到一個選擇題或案例當中去,用一種隱蔽的方法表現出來,迷惑考生去產生一種判斷上的錯誤,從而考查考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如果考生掌握的很好,無論怎樣隱蔽,考生都可以將知識點找出來,判斷出來,並能夠將知識點套用於具體案情。如果考生掌握的不好,那么就可能判斷不出來,或者知道概念卻無法將其運用到具體案例中去。

對於學習方法,我認為首先是要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在掌握的基礎上融會貫通。理解是基礎,如果對於一個知識點你理解不正確,或者根本不理解,那么也就談不上掌握。掌握不僅是單純的記憶,還要融會貫通。

司法考試,它有應試的特點,所以考生還應當做一些題,做題時要注意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錯,從而在做題的過程中來檢驗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陳興良)

中國教育報一、司考性質對命題的決定作用

了解司考,是為了把握司考。探究司考的性質是為了更好地把握司考的規律,這對於考生十分重要。司法考試偏重實用性、套用性和操作性,主要檢測考生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司考不重視原理,司考是以法學原理為內涵,以實例套用為表現的技能考試。其規律最終決定於其性質,司考性質對司考命題的決定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司考性質決定了考試的內容、方法和題型。就考試內容而言,司考側重於具有操作、套用價值的內容,純理論性的內容難登司考“大雅之堂”。

就考試方法而言,司法考試主要是案例分析。因為對於司法職業來說,正如醫生面對病例一樣,它主要面對的、甚至是惟一面對的就是案例分析。

在題型方面,由於受到上述因素的制約,司考的題型主要是選擇分析判斷題。簡單的是選擇判斷題,較難的則是案例分析。

2、司考性質決定了命題側重司法解釋的規律。司考命題對司法解釋是“情有獨鍾”,無論實體法,還是程式法,司法解釋都占了主要的分量。箇中的原因是,國家立法往往過於原則抽象,而司法解釋多是針對實踐中的問題而作出,較法律更具“可考性”。

3、司考性質決定了司考命題的“恆定與輪迴”規律。司考由律考脫胎而來,其模式已較為成熟。就命題規律而言,有人歸納為:大者恆大。即民法、刑法、行政訴訟法等幾部實務性較強的部門法始終處於主角的地位;小者恆小。即法理、憲法、經濟法、國際私法等部門法始終處於配角地位;重者恆重。即實用性、操作性強的知識點從來就是龍頭,且重複率很高;輕者恆輕。即一些部門法中的許多知識點是基本不考或鮮有涉及的。

4、司考性質決定了司考命題“變數”的規律。把握規律是為了達成事半功倍之效果。然而,規律也有靜動之分。靜的規律給我們以恆定與重複,而動的規律則給我們昭示著變數的軌跡。司考命題以重複性為主態,但同時也存在著變數。比如新的法律、法規或司法解釋往往是命題的“新亮點”,再如法治建設的熱點問題,也是命題者的青睞對象。如入世後帶來國際經濟法分值的攀升,“依法行政”帶來行政法分值上漲等。

二、司考試題是怎樣出爐的?

了解司法考試的命題過程,對考生是大有裨益的,因為知道了過程,就會有應對的辦法。司考命題一般分三步走:

1、編寫教材。教材是司法考試的基礎,然後從中抽出大綱,所涉及的法律法規,以教材為核心,並決定了考試的內容。命題要從教材中出,標準答案要在教材或法律法規中找。考試涉及的法律法規截止到什麼時 間,也以大綱為準。所以複習必須以教材為基礎。

2、組織命題。試題是工具。司考現已建立題庫,題庫的題覆蓋的知識較廣,避免了命題者的個人偏好。題庫的方式昭示我們,不要相信押題,自動生成試卷的程式決定了落實在卷面上的題其實是很偶然的,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出的題就一定會在卷面上。押題只會貽誤。

3、拼題定卷。定卷過程首先是確定各學科所占值比例。題庫中的題只能說是毛坯,面對幾十萬考生,命題老師要不讓他們從題中揪出毛病,其壓力是可想而知的。經反覆修改,落實到卷面上的考題已是面目全非。所以永遠要根據各科分值的輕重來分配複習時 間。

三、“題眼”何在?

經常有一些考生問,為什麼在答題過程中自我感覺良好,但成績一出卻非常不理想,分數與自己的預期和感覺相去甚遠?造成這現象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對司考了解得不透,答題的思路與命題的思路不合拍。那么命題會有些什麼樣的思路呢?

命題思路是繞著“題眼”走的,只要明白了“題眼”所在,命題思路也就一目了然了。所謂“題眼”,就是具有命題價值或說具有可考性的知識點。判斷一個知識點是否有可能成為“題眼”,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衡量:

1、符合司考性質具有實用價值的。司法考試是職業資格考試,凡教材、法條之中具有實用性、套用性的知識點就有命題價值,偏重理論原理無法在實務中操作運用的就沒有可考性。如:原、被告等當事人的確認規範,受案範圍、管轄的規定,定罪與量刑的規則,契約有效、無效等行為效力的確定規範等等。

2、新出台的法律規範。凡是新的法律規範應當作為重點。為什麼會出來新的規範?因為司法實踐中出現了某些問題,需要有新規範來加以調整。因此,既是實踐所需也就必具實用性,故也是法律職業人所必備之知識。如行政訴訟中的公平競爭權人、相鄰權人,判決種類等,新民事、行政證據規則等。

3、司法解釋。國家立法一般較為原則和抽象,而司法解釋針對的是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操作性、實用性強,這在本質上決定了司法解釋暗和了司考的性質及命題的特點。

無論是新的法律規範還是司法解釋,最終都決定或服從於司考的性質與命題規律,終結於實用性與操作性。其昭示定律就是:實用性=可考性。

司考比律考:內容區別不大

單從考試辦法來看,司法考試與律考的差別不是很大。司法考試的基本思想是要通過一種考試使獲得司法從業資格的人具備從業的基本素質。這種素質既包括法學基本理論上的素質,也包括法律實務方面的素質。為此,司法考試的主旨和基本思想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考基礎理論,二是考套用型的知識。

律考從1986年以來經歷了10多次,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司法考試是在律考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區別不會太大。但是司法考試與律考畢竟性質不同。差別首先表現在司法考試對從業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從現在的法律規定來看,《律師法》規定大專以上就可以做律師,但對法官、檢察官的要求必須達到本科以上。

其次,司法考試在難度上也會逐漸提高。

第三,因為司法考試的對象是律師、法官、檢察官,所以考試的範圍也會寬泛一些,但基本思想會與律考相同,都是考查考生法律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當然,我國的司法考試才剛剛開始,將來具體怎樣來考,考什麼,側重點是什麼,都還是需要探討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司法考試制度建立後會給法學教育帶來一定的影響,它涉及到司法考試與大學法學教育之間的一種協調,對法學教育的衝擊很大。它的出台意味著法學專業的學生將來要從事法律職業,就必須要通過國家司法考試。這種關係如果處理的不好,將衝擊國家的法學教育。

國家司法考試剛剛實行,還缺乏研究,到底應當如何來考,是考一次還是考兩次,是側重考理論知識還是側重考實務都尚待研究。

我個人認為,司法考試還是應當注重考理論知識,考的方法可以靈活一些,但仍然離不開基礎的理論知識。套用型的知識因為帶有很強的實踐性,而這些實踐性的東西在大學裡很難培養,所以,有的人提出考兩次,首先考理論,理論通過後再進行專門的司法培訓,培訓完成後根據法院、檢察院的需要來考一些相關的知識,這樣可能會更加合理一些,當然這些建議尚在探討之中。

律考變司考:嚴把入口關

我們知道,律考的主要對象是想從事律師職業的人員,他們要用律考來獲得律師資格。現在變成了統一司法考試,考試的對象既包括想從事律師職業的人,也包括想從事法官、檢察官職業的人,都需要通過司法考試來獲得這種從業的資格。過去法官、檢察官資格的獲得是通過內部考試,形象的說法是“先上車,後買票”,現在變成了“先買票,後上車”,使得律考與法官、檢察官考試統一起來。其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使律師、法官、檢察官(法、控、辯)三方具有一個同等的資格要求,有利於提高整個司法隊伍的素質。

(2)為律師、法官、檢察官三種職業將來的互換提供了可能。事實上,在一個法制健全的社會,法律職業應當是相通的。這種互換對我國法制建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全國統一司法考試是一種全國性的,公開、公正、公平的考試,它進一步嚴把了司法從業人員的入口關,提高了法律從業人員的素質。

以前,律師必須要經過全國統一的律師資格考試,所以律師的素質相對來說較高。而法官、檢察官的素質不高,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其入口不嚴。法制建設歸根到底還是一個法律從業人員的素質問題。如果沒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質的法律從業人員,司法制度再改革,也是不可能真正實現法制建設目標的。

學習側重點:基礎知識

無論什麼考試均有共同特點,都是對考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一種檢驗。所以,我認為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是最重要的。基礎知識掌握好,怎么考都不怕。我出題的時候,也同樣是把一個知識點貫穿到一個選擇題或案例當中去,用一種隱蔽的方法表現出來,迷惑考生去產生一種判斷上的錯誤,從而考查考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如果考生掌握的很好,無論怎樣隱蔽,考生都可以將知識點找出來,判斷出來,並能夠將知識點套用於具體案情。如果考生掌握的不好,那么就可能判斷不出來,或者知道概念卻無法將其運用到具體案例中去。

對於學習方法,我認為首先是要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在掌握的基礎上融會貫通。理解是基礎,如果對於一個知識點你理解不正確,或者根本不理解,那么也就談不上掌握。掌握不僅是單純的記憶,還要融會貫通。

司法考試,它有應試的特點,所以考生還應當做一些題,做題時要注意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錯,從而在做題的過程中來檢驗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陳興良)

中國教育報一、司考性質對命題的決定作用

了解司考,是為了把握司考。探究司考的性質是為了更好地把握司考的規律,這對於考生十分重要。司法考試偏重實用性、套用性和操作性,主要檢測考生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司考不重視原理,司考是以法學原理為內涵,以實例套用為表現的技能考試。其規律最終決定於其性質,司考性質對司考命題的決定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